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臨摹油畫集

臨摹油畫集

該視頻時長6分鐘。

文章內容1700字。

從大芬地鐵站A出口出來,走1000m,轉四個大彎,經過幾百棵樹。

深圳的空氣可能不夠清新,但絕對夠自由。在這樣壹條默默無聞的街道的盡頭,隱藏在壹排排曬濕油畫的畫店裏,有無數有藝術心的人。

01

大芬油畫村前身是深圳龍崗布吉大芬村。這裏原本是壹個普通的客家村落,居民不超過200人。

1989年,香港畫家黃江帶著十幾個畫家來到這裏,壹切都改變了。他招學生和工人臨摹油畫,月薪能有2000多元。

正是這種當時足夠高的薪水,吸引了大批畫家聚集於此。

不註重非常紮實的基本功,就不需要高超的技術。這個畫家畫山,那個畫家畫水,那個畫家畫山畫水,那個畫家畫樹畫花。流水線作業使得壹批批的繪畫作品被高效地生產出來並出口到國外。

當時黃江也沒想到,這種復制模式會是大芬村未來商業油畫產業的雛形。更何況那個客家小村竟然是中國第壹個油畫村。

02

畫家和畫師的區別是什麽?

用最簡單的話來說,畫家就像復印機。

畫家、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張誌國說:“現在畫壇有壹大批畫家,所有的畫好像都是壹個模子刻出來的。比如目前市場上的牡丹畫銷量不錯,壹群畫師在畫牡丹,每壹朵牡丹看起來都壹樣。這樣的作品既沒有創造性,也沒有生命力。”

畫家和畫師的區別在於他的內心。

但還是有壹群人不是畫家,甚至不是畫家。在早期的大芬油畫村,隨處可見他們,住著16人的板房,甚至很多人沒地方住,睡在帆布上,壹起過夜。

當時外界稱這些人為畫師。

03

大多數畫家畫線條畫。

就是那種平時用於家居裝飾,沒有任何個人感受和藝術性,更談不上收藏價值的作品。

大芬油畫村有很多畫。

2005年左右,據統計,歐美市場的油畫70%來自中國,80%來自大芬。

巨大的需求和飆升的銷量支撐了壹大批畫家,但線描在藝術領域的泛濫也成為越來越多人關註的焦點。

04

我們在今天的視頻中采訪了這樣壹群人。

壹群經歷過在商業和藝術之間徘徊,內心有過堅持和權衡的人。

鄧老師在大芬油畫村待了七八年,正是大芬油畫村因繪畫輸出被社會詬病的時刻。

雖然議論紛紛,但鄧老師依然看好大芬油畫村的發展前景。正因如此,他向我們解釋道,“這畢竟是藝術與商品結合的壹個著力點,有壹個讓我們發揮的平臺。”

他坦言,生活還是要過的,熱愛繪畫並以此為生的人,必須有飯吃,才能談夢想。

而藝術,其實應該更精致,更大眾化。

換句話說,制作壹幅畫在藏家眼裏是壹種藝術,在普通人眼裏,我們也能看到畫中的美和價值。

鄧老師現在做的就是雅俗共賞,傳遞真善美。

他說希望看到自己畫的人會覺得世界充滿希望,畫面很美,已經很美了。世界很美很美。

他想給人註入壹種向上的成長能量。

05

唐唐是大芬油畫村壹家工藝品店的經理。她制作定制的吉他畫,教人們談論吉他。她有壹副好嗓子,擅長唱歌。她在接受我們采訪的時候,講了很多她來到大芬油畫村以來的成長和變化。

她說她剛出來的時候,沒有錢,選擇來大芬油畫村,不僅僅是因為這裏是讓更多人看到她作品的地方,還因為這裏的墻租便宜。

剛開始,她的畫很有藝術感。她幫助人們畫畫,重視結構和立體感。後來她漸漸發現,這樣做出來的畫,可能已經達到了欣賞的程度,但顧客並不喜歡。

因為也許顧客只是想要壹個更美的自己。

她說,可能每個從事這個行業的人都需要經歷這樣壹條路:

“因為我們要生活,我們的繪畫首先要商業化。我必須先把它做得漂亮,有裝飾性。”

但是保持壹顆愛的心永遠不會變。

她笑著告訴我們,其實很多時候,當我真正投入進去的時候,我覺得有些客人來買東西會打擾我。為什麽這個時候要買東西?妳明天能再次購買它嗎?

06

除了上面提到的油畫家鄧先生和工藝品店老板,我們還采訪了刀工畫家高先生和在東北作刀工畫的中國畫家傅先生。

都是為了更好的生活而努力,為了藝術而燃燒自己。

07

大芬油畫村。

這是壹個現實的地方,也是壹個夢想的地方。

不要害怕有夢想的人。有夢想的人會去追。

  • 上一篇:中國瓷器外銷黃金時期的特點
  • 下一篇:為什麽莎士比亞的戲劇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他有什麽是別人沒有的?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