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周治平出生於臺灣省,在美國教了20年中文,他說,在大陸開放之前,臺灣省曾經是對外漢語教學的重鎮。位於臺灣省立大學校園內的美國大學中文學院以精英小班教學著稱,為美國漢學家培養了壹批又壹批中國文史學者。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國語中心”曾是海外學生學習中文的首選。然而,這種盛況,隨著大陸的開放和島內政局的變化,已不再相同。1997年“美國大學中國研究所”遷至北京清華大學校區,很少有美國中國研究生去臺灣省學習。
據臺灣省《聯合報》報道,早年在臺灣省,繁體字與簡體字的競爭,原本是政治意識形態的話題。不僅簡化字會被打上正統異端的烙印,就連字的橫排也成了禁忌。在東南亞華人社會中,繁體字被視為正統,臺灣省的繁體字信息成為華人社會非常重要的食糧。
65歲的大陸學者韓敬體對此深有感觸。他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的研究員。據韓敬體研究員介紹:“1956年初,國務院正式公布了簡化漢字的決議,逐步在印刷和書寫文件中推廣簡化字。因為剛剛誕生的中華民國被西方社會排斥在聯合國之外,簡化字在全世界的漢語交流中幾乎處於弱勢地位,繁體字影響很大。連當時宣傳的媒體都要采用繁體字。”然而,近年來形勢發生了微妙的變化,簡化字逐漸流行,使簡繁字體在過去50年的消長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引人深思。
大陸的政治和經濟實力正在上升:簡化應該蓬勃發展
臺灣學生張景輝曾在威斯康星大學擔任中文助教。她發現,中國大陸的崛起讓美國學生熱衷於學習中文;但這些外國人似乎不知道,亞洲四小龍之壹的臺灣省也使用漢語。“他們認為他們必須去北京學習中文。找工作,還得去上海。”現在就連臺灣省的語言中心也不得不推出“同時教授簡化字和漢語拼音”的菜單來吸引外國學生。
“就流通而言,簡體字早就打敗繁體字了。”臺灣省文化大學普通話研究主任王玉琴說。
臺灣省《聯合報》評論稱,簡化字在華人世界的上升趨勢,以及中文在國際社會的上升趨勢,主要是因為大陸政治經濟實力的上升。“即使有壹天大陸采用繁體字,也改變不了兩岸消長的大趨勢。因為,決定兩岸競爭的,其實不是簡體字,也不是繁體字。”
例如,壹些有遠見的非華裔美國中產階級家庭現在把他們的孩子送到中文學校、中文補習班,並聘請私人中文家教。他們似乎被中國文化迷住了。這背後更實際的動機是預見到未來20到30年中國經濟實力仍將保持,中美貿易關系將更加緊密。有漢語能力的孩子,將來進入社會會有競爭優勢。所以為了不讓孩子吃虧,他們會把孩子送去補習中文。
臺灣省捆住了他的手腳。
此外,周治平教授認為,大陸的開放是這壹變化的最直接原因,但臺灣當局在語言政策上的失誤也有責任。幾十年來,臺灣省壹直堅持漢語“求同存異”的道路,突出“臺灣普通話”和“規範現代漢語”的區別——試圖在字形和語音上保持“地方特色”,卻不知道學漢語的外國人要學的是規範現代漢語,而不是臺灣普通話。試想壹下,如果夏威夷人使用具有夏威夷特色的英語,不考慮拼音、拼寫和發音,中國有多少人願意去夏威夷學習“夏威夷英語”。換句話說,如果臺灣省的語文教學不能在“同音字”和“同音說”上向大陸靠攏,那麽臺灣省的語文只會越來越邊緣化。
“臺灣省文化界,尤其是教育界,近年來面臨著日益嚴重的價值危機。有兩股力量在我們身上拔河,壹股是英語,借助全球化的優勢風起雲湧;壹方面是臺灣人,利用自己的本土化和政治正確。不僅不能擁有壹切,還被迫左右傾斜……”余光中的感嘆也指出了現階段臺灣省的“中國處境”。
據臺灣省《聯合報》報道,壹位在臺灣省取得中文博士學位的韓國朋友發現,他的學生現在都去大陸學習中文,不僅因為簡化字被廣泛使用,也因為大陸的廣播媒體、公共場所、大學校園都講“普通話”,吸引了外國學生的註意,取得了良好的學習效果。最近臺灣省很多人都不會說普通話,電視廣播很多節目都是方言,對外國人來說挺麻煩的。出於同樣的原因,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近年來也不鼓勵學生在臺灣省學習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