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鉆石必須被切割。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精美的玉器都是由精湛的工藝制作而成,是玉雕師智慧的結晶。自古以來,制玉技術的進步,其實就是制玉工具的進步。
從史前到清代,制玉工具經歷了三次變化:天然材料(石、木、骨等。),青銅和鐵。從20世紀50年代後期開始,以電動機為動力的工具逐漸取代了傳統的以踏板為動力的工具,成為現代制玉工具的主體。應該說這是玉雕技術的革命性進步。玉器只有制作完成後才能體現其文化內涵和價值,而制作過程本身就是達到這壹目的的手段。從這個意義上說,老玉和新玉在生產工藝價值上是對等的,工藝價值上沒有區別。
投資當代玉雕藝術品的收藏,自然要了解玉石相比其他藝術品的優勢:
1.玉的文化內涵最豐富,傳承時間最長。
玉的發展史是中華文明的縮影,玉文化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深遠的影響。早在2500年前,聖人孔子就提出“君子勝於玉”,將人的良好品德與玉的潤澤光滑的內在品質聯系起來。
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把玉的特性概括為“五德”,對應的是君子的仁、義、智、勇、凈之德。《辭海》“玉部”有150多個字,大部分是吉祥字。
中華民族使用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8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至今仍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跡。與其他藝術品相比,玉的歷史更悠久,青銅器僅在商周時期流行,距今約1500年;瓷器最早見於南北朝時期,距今已有1600-1700年左右。現存最早的書畫作品是隋唐時期所作,周期約為1400年。而玉,見證了中華五千年的文明,這是玉的價值基礎。
2.結實耐用,易於儲存
玉的礦物學名稱為透閃石或陽起石,硬度為莫氏6-6.5。表面細膩,質地堅硬,不易風化侵蝕,對保存環境要求低,易於收藏。很多古玉在地下埋藏了幾千年,出土後依然光彩奪目。即使表面顏色較深,也能看到形狀和圖案。
3.可觀,可玩,可佩
玉不僅可以像瓷器壹樣陳列在書桌上,也可以像字畫壹樣掛在墻上。也可以戴在頸下、腕下、腰下,也可以拿在手裏玩,可謂壹物多用。
4.保值增值性好。
很多藝術品的原料都是合成的,可以無限生產,而玉石是天然的稀有礦物,不可再生,總會被開采出來。
翡翠的價格是壹個逐漸上漲的過程。五六十年代,壹塊200g左右的和田玉籽料是壹兩雞蛋的價格。但到了1980,壹級和田玉山料每公斤80元,籽料每公斤100元。1990,山料從300元攀升到350元/斤,籽料達到1500元到2000元/斤。2005年,壹級和田白玉籽料價格達到65438+萬元以上,有的甚至達到每公斤數百萬元。到2006年,和田玉的價格翻了兩番多,2010年平均每年升值50%到70%,而品質優良、工藝精湛的玉器每年可以升值兩到三倍。尤其是在通貨膨脹加劇,貨幣貶值的時期,收藏優質玉器成為了最好的金融避險手段之壹。
5.市場廣闊,群眾基礎好。
中華民族是壹個愛玉敬玉的民族,世界各地的華人都有崇玉情結。現在各行各業的人,無論貧富,幾乎家家都有玉器,市場流動性極好。
來源:潮龍河和田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