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窯簡介
哥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壹,至今還有許多傳世品為世所珍。宋代未見有關哥窯的文獻記載,元人中有“哥哥洞窯”的記載。明代的《宣德鼎彜普》壹書中有“內庫所藏:柴、汝、官、哥、鈞、定”的記載。才正式名列於宋代名窯。《格古要論》對哥窯產品作了描述:“哥窯紋取冰裂、鱔血為上,梅花片墨紋次之。細碎紋,紋之下也。”即使目前對哥窯是否存在仍有不同看法。
傳世品中看哥窯之特征:壹是,其器物有碗、盤、洗、碟、瓶、爐、鼎等;二是,此胎有堅致的瓷胎和粗松的砂胎兩種;三是,胎色有淺灰、深灰、土黃、黑灰等,釉色有粉青、月白、米黃、油灰等色調;四是,釉面龜裂有網狀開片,俗稱“金絲鐵線”;五是,釉層厚,有的與胎的厚度相等。釉中有致密的氣泡,好象“聚沫攢珠”;六是,有“紫口鐵足”特征;七是,哥窯釉屬無光釉,釉面有壹種含蓄的“酥光”。這些都是用傳統方法鑒別真偽哥窯的主要依據。
哥窯之址,至今仍未發現,因此對哥窯窯址地點現有各種觀點:壹是在杭州。二是在江西吉州。三是在浙江龍泉。
哥窯瓷器燒造時間也有各種觀點:壹、南宋說。二、宋末元初說。三、元代說。四、南宋以後歷朝仿官窯器說。
您有哥窯想要出手嗎?見圖
哥窯主要特征
其壹,哥窯釉屬無光釉,猶如“酥油”般的光澤,色調豐富多彩,有米黃、粉青、奶白諸色。
其二、“金絲鐵線”的紋樣,哥窯釉面有網狀開片,或重疊猶如冰裂紋,或成細密小開片(“俗成百圾碎”或“龜子紋”),以“金絲鐵線”為典型,即較粗琉的黑色裂紋交織著細密的紅、黃色裂紋。明代《格古要論》中有這樣的描述:"哥窯紋取冰裂、鱔血為上,梅花片墨紋次之。細碎紋,紋之下也。"
其三、“攢珠聚球”般的釉中氣泡,哥窯器通常釉層很厚,最厚處甚至與胎的厚度相等,釉內含有氣泡,如珠隱現,猶如“聚沫攢珠”般的美韻,這是辨別真假哥窯器的壹個傳統的方法。陶瓷界先輩孫瀛洲在其《元明清瓷器的鑒定》壹文中說,官、哥釉氣泡密集似"攢珠",是指哥窯釉內氣泡細密像顆顆小水珠壹樣,滿布在器表上。這類特征不易模仿。
其四、“紫口鐵足”的風致,哥窯器坯體大都是紫黑色或棕黃色,器皿口部口邊緣釉薄處由於隱紋露出胎色而呈黃褐色,同時在底足未掛釉處呈現鐵黑色,由此,可以概括出故有“紫口鐵足”之說,這也是區別真假哥窯器的傳統方法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