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收藏始於對文字內容及書寫的把玩,也附帶有中國畫的裝飾功能。隨著裝飾材料的多元,以及文化傳承的破壞,書畫作為墻上的裝飾物已經遠離了絕大多數家庭。當今人們重新看上書畫,多數人都是沖著財富去的,
前代書畫在藝術品市場的表現,使許多人希望擁有這壹財富,復制奇跡。大量經營藝術品的人和機構,推銷產品時鼓吹的都是當下投資、未來獲益。與推銷保險壹樣,把回報說得那麽確定且豐厚,而他們自己卻並不購買自己的產品,像多數畫家自己不買畫,只喜歡豪車和豪宅壹樣。
某個行當能賺大錢,說明這個行當的大錢已經被別人賺去了,這是經濟學的壹般規律,不然普天下的人就很容易復制賺錢機會,都壹樣有錢。壹種產品成為普遍需求要麽是大宗物資,要麽是虛假的泡沫。大宗物資的盈利模式在於數量大和微利,如果書畫作品的裝飾功能還在,印制年畫就是這樣獲利。藝術品從古到今都是奢侈品,說什麽走進千家萬戶,除非像彩電、冰箱、洗衣機,成為生活必需,
而當今雨後春筍般成長起來的書畫家,壹批批的書畫作品被人買回家,多數都放在櫃子裏,當著憑證、期權壹樣保管,只是壹個概念,不是生活所必需。據說,西方畫畫的人在日益減少,與我們壹樣,裝飾需求多元了是***同的,西方人買普通的畫乃是著眼於當下的使用,沒有人把低端的畫買下來指望未來增值。我在想,中國這麽多字畫,而且還在幾何級的不斷增加存量,
當下未見使用,未來能有什麽用呢?試想把妳壹件莫名其妙的心愛之物,傳給自己的孩子,是什麽情景?隔代的隔膜,他們壹定不理解這東西的意義,更別想增值賣給其他人家的孩子了!
買的字畫首先得保證讓自己賞心悅目,買回家至少能掛在客廳、書房、臥室,或隨便什麽地方。對花大錢買字畫的人:所買的畫起碼要能夠足以向人顯擺,使內行感到稀奇、羨慕、驚嘆。這毋庸諱言,全世界購買藝術品的人有26%是為了炫富,中國正好高出壹倍。我還對買高檔字畫的人說,檢驗妳所買是否值當,假如妳有不時之需,藏品要能保證可作抵押
或能打折變現。假若買的是天價,缺錢時地價都賣不出,那就是被推銷了。那些賞心悅目的字畫或許也會博得未來人的欣賞,值錢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妳消費過。中國畫的創作也只有重回它的本質,才能有健康的未來,才有可能產生新的傳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