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壹子:(好重者)赑屃[bì xì],最喜歡背負重物,所以經常作為碑座背上馱壹塊石碑。
2、二子:(好望者)螭吻[chī wěn] ,最喜歡四處眺望,常飾於屋檐上。
3、三子:饕餮[tāo tiè]),最貪吃,能吃能喝,常飾於鼎的蓋子上。因它能喝水,幾乎在古代橋梁外側正中都能見到,防止大水將橋淹沒。
4、四子:(好殺者)睚眥[yá zì],嗜殺喜鬥,常飾於兵器刀環、劍柄。
5、五子:狴犴[bì àn],最憎惡犯罪的人,所以常飾於監獄的門楣上。另壹種說法:狴犴:又叫憲章。相貌像虎,有威力,又好獄訟之事,人們便將其刻鑄在監獄門上。
6、六子(好煙火者)狻猊[suān ní],性好煙火,常飾於香爐蓋子的蓋鈕上。另壹版本:狻猊:又稱金猊、靈猊。廟中佛座及香爐上能見其風采。
7、七子:(好水者)趴蝮(音gōng fù,又名趴蝮bā xià)位於橋邊的最喜歡水,常飾於石橋欄桿頂端。在後門橋的四個角上趴蝮,造型非常優美。
8、八子:(好閉口者)椒圖,最反感別人進入它的巢穴,常飾於大門口。椒圖:形似螺蚌,性情溫順,好閉口。因而人們常將其形象雕在大門的鋪首上,或刻畫在門板上。
9、九子:(好鳴者)蒲牢[pú láo],最喜歡音樂和吼叫,常飾於大鐘的鐘紐上。蒲牢:形狀像龍但比龍小,好鳴叫。
擴展資料
中國的神話傳說中,龍是華夏民族的圖騰和信仰。龍是壹種神異動物,具有蝦眼、鹿角、牛嘴、狗鼻、鯰須、獅鬃、蛇尾、魚鱗、鷹爪、九種動物合而為壹之九不像之形象。
華夏民族的先祖炎帝、黃帝,傳說中和龍都有密切的關系,“黃帝龍軒轅氏龍圖出河”(《竹書記年》),相傳炎帝為其母感應“神龍首”而生,死後化為赤龍。因此中國人又稱龍的傳人。
龍子即龍的孩子,然而龍子並不都像龍那種形態。事實上,神話傳說中真正龍形的龍子(如《西遊記》中龍三太子等)遠不如變異龍子出名。在現代,提及龍子,人們都會立即想到“龍生九子,子子不同”。
當然,龍有很多種分類,如青龍、應龍等。傳說龍性淫,故而與其它生物生出九種不同形態的孩子。在今看來,九為虛數,龍生九子是言其多;九子其實是生命傳承中的變異。
百度百科—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