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安學被南宋著名文學家、愛國詩人陸遊封為“老安學”。他特別提到師曠的“年老時學習就像燭光下的夜行”,以此鼓勵自己要有永不言敗、不斷學習的進取精神。
明代著名文學家張浦的書房,名曰“齊魯齋”。從小就喜歡學習,勤於臨摹。他看的書壹定是自己抄的,抄了又重讀,讀了又燒,再抄壹遍。如此反復六七次,達到“有答案”,故名。
遼代著名作家蒲松齡,考完試後喜歡請人到他的書房裏聊天,然後根據聊天中講述的軼事,加工成小說,所以他的書房取名為《聊齋》。《聊齋誌異》是在壹個偏僻的工作室寫的。
近代學者梁啟超的書房,被稱為“冰室”。“飲冰”壹詞出自《莊子·人間》:“今令我夕飲冰,我之火氣何在?”原意是比喻自己內心的憂慮。當時梁啟超奉光緒皇帝之命,變法維新。面對內憂外患的嚴峻形勢,梁啟超內心的焦慮和尷尬可想而知。如何解決他的“火氣”?只有“喝冰”。
為什麽不下樓呢?聞壹多先生潛心研究古代文學名著《楚辭》、《詩經》多年。除了吃飯和上課,很少下樓壹次,容易呆在室內。飯後,大家都去散步,唯獨聞壹多沒有去。鄰居勸他說為什麽不下樓。大家都笑了,於是聞壹多得到了“何不下樓”的綽號,他的書店也就取名為“何不下樓”。
梅花詩府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於1930左右獲得清代畫家金農的原畫《掃飯僧》,後得金農所書《梅花詩府》。他視之為珍寶,掛在自己書齋的墻上,日夜揣摩。後來,他幹脆把自己的書房命名為“梅花詩屋”。
把龍和蟲刻在壹起的語言學家王力說:“古人說刻龍和蟲。這裏雕龍指的是專門的作品,雕蟲指的是壹般的小物品。雕龍雕蟲,雙管齊下”,於是他給書店取名為“雕龍雕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