鈐印,對於篆刻藝術的表達是十分重要的壹個手段。鈐印得好能傳達所刻印章的精神,使人感到清新美悅,鈐得不好,不能準確傳達出筆意、刀味,有損印面精神。與印泥的好壞、幹濕、蘸沾印泥次數、輕重、厚薄,和鈐印的用力均勻、平穩、輕重都有直接關系。只要多實驗幾次,即可掌握其要領。
壹般在沾印泥鈐印過程中應註意幾點:
1、清刷印面
鈐印之前,印面壹定要刷理幹凈,不可使石屑粉末或墨跡與其他雜物帶入印泥,汙損印泥。
2、蘸泥輕勻
沾蘸印泥時,印石要輕沾,不可過重。邊沾邊轉,使印面四周到處均勻沾蘸上。沾蘸印泥當然視印泥幹濕而定,濕的新的更宜輕,日久或寒冬之時,印泥變稠厚變硬,可略重些。
過輕沾蘸不上,過重易使印面字口、刀口為泥所掩。壹般白文印沾蘸五、六下,使之稍厚點,蓋出來印顯得渾厚,朱文印壹般沾蘸二、三下,使之稍薄,鈐印出來則幹凈、挺勁。若沾蘸次數過多過重,鈐印出來,白文變細,朱文變粗,有失原印精神,若過經,鈐印出來則不清楚,或不夠結實,品不出原印之精神。這與墊物和用力鈐印的輕重也有關,可在鈐印時酌情調整。
3. 墊物適當
鈐印時的墊物,厚薄軟硬要適當。壹般用較光潔的報紙五全七、八層,或用較厚光潔之卡紙壹、二層,或用較硬之橡膠板,需視印而定。通常白文印宜厚(約七八層白報紙,朱文宜薄(壹至三層白報紙),小印宜薄,大印宜厚。墊物下面,要放在光平的桌面 上,不要放在有彈性或其他較厚軟的書本 上,以免走形變樣。
4、輕重得法
鈐印時,四面平勻用力,垂直下放,朱文印壓三下,白文印壓五、六下即可。
印石如稍大,印下後可左右前後適當略微傾斜,使之受力平均,鈐印清楚。壹般小印宜經,大印宜重。有時小的朱文印為求其刀法清醒,往往不用墊紙,只在玻璃板上墊壹層拓印紙即可。有時冬天印泥較幹,可在鈐印後,拓紙未揭離印石前,翻轉用鋼筆桿之類硬中有軟之物,或指甲在紙面上輕經磨壓,使印泥緊沾於紙上。
有時為了清楚,印泥鈐出厚重,可用 “印規”。即在預定鈐蓋印章的位置上,將印規放置好,然後用印隨印規內側緊挨蓋下,揭取時印規不動( 用手按住),只取印章,再蘸印泥,重蓋第二遍、第三遍,直至滿意時為止。
總之,沾蘸印泥次數之多少,染物之厚薄,鈐壓用力之輕重,均視對象而定。壹次 不行,再調整之,直至調整到鈐出理想的作品為止。鈐印完畢,應用新棉花或柔軟的生宣紙等物擦試幹凈,以便下次鈐印時能保持原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