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永瑆,(1752-1823),號少廠,壹號鏡泉,別號詒晉齋主人,清代書法家。清高宗乾隆第十壹子,生母為淑嘉皇貴妃金佳氏。乾隆五十四年封成親王。嘉慶年間為軍機處行走。自幼酷愛書法藝術,加上得天獨厚的條件,得窺內府所藏,而自藏又甚富,書名重壹時。永瑆楷書學趙孟頫、歐陽詢,小楷出入晉唐,其書法用筆俊逸,結體疏朗,風格典雅。行草書亦縱逸深厚,頗具風采。博涉諸家,兼工各體,與劉墉、翁方綱、鐵保並稱清中期四大書家。嘉慶九年上諭稱:“朕兄成親王自幼專精書法,深得古人用筆之意。博涉諸家,兼工各體,數十年臨池無間,近日朝臣文字之工書者,罕出其右。”善收藏。著有《詒晉齋詩文集》及《續集》、《隨筆》、《倉龍集》等。《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壹有傳。永瑆作為皇族,其書法的成就也得益於眼界寬、收藏廣。 永瑆傳世的書跡甚多,集中收入其個人叢帖。 愛新覺羅·颙琰,清高宗弘歷第十五子。嘉慶帝生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初名永琰,母孝儀純皇後魏佳氏。五十四年(1789)被封為嘉親王,乾隆六十壹年正月初壹登基,改元為嘉慶,在位25年。卒於嘉慶二十五年(1820)。終年61歲。廟號仁宗,謚號受天興運敷化綏猷崇文經武光裕孝恭勤儉端敏英哲睿皇帝。嘉慶帝與他的父、祖相比,是壹位既沒有政治膽略又缺乏革新精神,既沒有理政才能又缺乏勇於作為品格的平庸天子。“平庸”兩個字,是嘉慶皇帝的主要性格特點。嘉慶朝是清朝由盛轉衰的時代:上承“勵精圖治、開拓疆宇、四征不庭、揆文奮武”的“康乾盛世”,下啟鴉片戰爭、南京簽約、聯軍入京、帝後出逃的“道鹹衰世”。清朝社會的固有矛盾已經積累了180年,嘉慶皇帝扮演了大清帝國由極盛而轉為衰敗的歷史角色。然而,嘉慶的平庸,並不是他的性情所致,而是歷史的必然,在乾隆晚期,清朝已經出現了衰敗的跡象,白蓮教的起義,再加上乾隆晚年舉辦壽宴過度的奢華,使得嘉慶初期國庫空虛,所以說乾隆實際上是留下了個爛攤子給嘉慶。而嘉慶卻克勤克儉,還想著法子給老百姓減稅,還有他誅殺大貪官和珅,手段老練,辦事迅速,這樣的皇帝能被稱作平庸嗎?但話又說回來,清朝宮廷的腐敗與黑暗,已將註定了這個封建王朝,必將走向滅亡。因此,我才說嘉慶的平庸,是歷史的必然。
上一篇:臨沂博物館2022寒假誌願者招募公告(2021年臨沂市博物館講解員招聘公告)下一篇:什麽樣的人才能申請低保?怎麽樣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