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曼德·大衛,中文名字叫譚維道,是法國巴斯克人。22歲時,他表現出對自然科學的熱愛,於是加入了天主教大使館1862。不久,戴維德被派往中國北京為壹個自然歷史博物館收集資料,主要是收集動物學資料。
四川西北部的寶興縣位於盆地向高原和山地的過渡地帶,這裏擁有中國近四分之壹的動物物種,其中包括許多外來動物。知道這裏有許多種動物,有些至今還不為人知,戴維德很感興趣,於是離開上海來到寶興縣,在穆平東河的頓池溝教堂擔任第四代牧師。
1869年春天,在考察物種的過程中,路過壹戶姓李的人家,家裏掛著壹張他從未見過的奇怪動物皮,引起了他的註意。詢問主人後得知,這種動物被當地人稱為“白熊”、“花熊”或“竹熊”,性格溫順,壹般不會傷人。直覺告訴他們,這壹意外發現將填補世界動物研究的壹項空白。
為了得到這只“白熊”,戴維德雇傭了20名當地獵人展開搜尋。3月23日,獵人們有了收獲,抓到了壹只小“白熊”。獵人為了方便殺死了它。5月4日,大衛抓到壹只“白熊”,給它取名“黑白熊”。餵養壹段時間後,他決定把它帶回法國。沒想到,這只“黑白熊”還沒運到成都就已經奄奄壹息,戴維德只好把它的皮膚做成標本,送回巴黎國家博物館。
經過充分研究,博物館館長米勒·愛德華茲(Miller Edwards)認為“黑白熊”既不是貓,也不是熊,而是與中國西藏發現的熊貓相似,因此將其命名為“大熊貓”。65438-0939,重慶平明動物園舉辦動物標本展,最引人註目的是“熊貓”皮。它的標誌是用國際格式寫的,但人們習慣從右往左讀,所以把“熊貓”讀成了“熊貓”。久而久之,“大熊貓”這個名字就誕生了。
中國發現大熊貓的消息在西方國家引起了軒然大波。從那時起,壹批批西方探險家、狩獵獵人和博物館標本收藏家湧入中國,試圖獵殺大熊貓。甚至羅斯福總統的兩個兒子也來到寶興縣尋找大熊貓,但壹無所獲。他們去了大涼山等地,在嶽西縣發現並殺死了壹只大熊貓,帶回美國做標本。西方人的獵殺導致大熊貓數量銳減,而在中國的地位卻迅速上升。
自20世紀40年代以來,中國政府開始限制外國人的狩獵活動。截至2019,11,全球圈養大熊貓只有600只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