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學能
壹篇文章《壹分錢不花我怎麽點綴》,吸引了無數讀者的關註,閱讀量2萬+,被4000+人轉發。原因是它說出了無數書法家的心聲,說出了他們幾十年來不敢說的心裏話,而且是喜極而泣!就因為我直言不諱的短評,有幸與本文作者成為朋友。
中國書協會員,安青年書協副秘書長,河北美術學院郭老師。
2015,11出版了他最喜歡的秦漢,2018,1出版了他的書法遊記。
我不禁仔細翻看郭老師的微信朋友圈:教書、學漢字、寫文章、陪家人、訪友,都是他這幾年的生活。正是這個看似普通的縮影,讓他把自己的兩大愛好——書法和寫作“玩”得如此精彩細膩,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帶著書法旅行》這本書由四個主題組成:細節、不尊重人、追根溯源與理解、書法中的足跡。當然,主線還是書法。我通過書法表達對書法的癡迷,對家人的愛,對朋友的坦誠,對生活的向往。雖然我們素未謀面,但從《襄陽記憶》中可以看出,郭先生思想獨特,不隨俗。從晚秋,關於母親的片段,我們可以知道他是壹個感情細膩,孝順的人。從《帶著書法旅行》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他的堅持、專註和野心。從《飛燕對馬》中,我們可以知道他的感恩和正義。所以,我壹口氣看完了,我就上鉤了!
從書中作品的插圖可以感受到,郭先生對隸書是最用心的。他的隸書給人的第壹印象是凝重、厚重、樸實,有自己的特色。不難發現,他的作品並不局限於隸書本身。我們可以看到等隸書的鮮明特色,也可以感受到潘、毛等水平參差不齊的銘文,還可以看到歐等律令嚴謹,集各家之長。
我見過埋頭學漢字卻不知道漢字起源的書法家,也見過勤於繪畫卻不擅書法的“破角”藝術家,但像郭先生這樣文章和書法兩方面能齊頭並進,互相促進的書法家卻很少,這是值得當今書壇所有書法家學習的!所以,我認為安立先生在序言中所說的“不鼓勵淩雲壯誌的郭明腳踏兩只船”是值得商榷的。因為寫字可以開闊我們的思維,可以反省自己,書法使人冷靜、專註、堅定。書法家不僅要擅長書法,還要熟悉文字、歷史、美學甚至自然界的壹切。妳理解對了嗎?
由此,我想起陳新亞老師說的“書法是生活化的。”書法的結構、構圖、布局,就像長在地裏的莊稼,要壹行壹行有規律地播種,不能像書法作品的布局壹樣,任其無序生長,否則“收割”時毫無頭緒;定期給它除草,把那些長得比較高的雜草都除了,就像讀書的壞習慣,要換成學古文,等等。其實陳新亞老師所說的“生活化書法”應該還有另外壹層意思,那就是書法不再是王公貴族的專利,不再有高低貴賤之分。成為了普通大眾都可以參與的藝術活動。只要他們喜歡,就可以互相學習,共同進步。我覺得郭先生就是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中成長起來的書法家,他做到了!
“如果妳習慣於尋找古韻,為什麽不來這裏聽聽風聲?”郭老師題寫的這副對聯,不斷激勵著我做古弟子,用心聆聽,銳意進取。最後,我衷心祝願郭先生插上書法的翅膀,隨風翺翔!
張學能,宅豪雲和草堂,本科學歷。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會員,黃岡市書法家協會會員,深圳市青年書法家協會會員。書法作品曾在廣島、湖南大學、深圳美術館、東莞展出。
畢業於北師大首屆書法高級研修班和劉博士草書培訓班。
工作之余,喜歡收藏;勤於書畫,近年專攻褚遂良、顏真卿楷書;偶爾寫些小文章,散見於書法藝術網、山西生活晨報、關勝報等。
書不是小技巧或小道;它的興趣很深,它的感情比它的內心更激動人心。可以默默理解,但不能聲張。歡迎交流,微信1215082743。
有讀者回應
給讀者的信
凡是為《帶著書法旅行》寫壹篇邏輯清晰、文筆流暢、800字以上的讀書隨筆或書評的讀者,文章壹旦在“詩仙齋”微信官方賬號發表,將獲得作者郭精心創作的書法作品壹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