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略地說,在保利美術館展出的40多尊石像中,青州像占了三分之二。其中有背屏佛像和逆光佛像三尊,也有單尊佛像和單尊菩薩像,甚至還有罕見的半思考菩薩像,門類相當齊全。他們的時代橫跨北魏、東魏、北齊、隋朝,涵蓋了整個青州佛教雕塑藝術的鼎盛時期,其中北魏四年(公元507年)比丘尼法欲造三尊彌勒佛像,是已知年代最早的青州造像。與之前學者推測青州造像始於北魏光年間(公元520-525年)相比,早了10多年,其體現的造型是彌勒佛立於後屏正中,主尊。這個造型和時代較晚的青州三座背屏造像大致相同。結合其嫻熟的雕刻技術,我們有理由相信,早在公元6世紀初,青州的佛教造像藝術就已大體成熟。
幾千年的風風雨雨,特別是以“三絕滅佛”為代表的大規模滅佛,使得北朝大部分佛教造像都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尤其是為數不多的保存完好的。即使是青州龍興寺出土的石佛,也大多斷成幾塊,有的只有身體,甚至還有手、腿等部位。保利美術館展出的青州佛教造像,有壹部分未能逃脫當年的“法律難關”,但經過拼接粘合,基本完整,有的只是手臂等個別部位殘缺。更為難得的是,其中壹尊高達118 cm的北齊大佛造像,未見任何破損,纖細的雙手依然完好無損,大部分表面的鍍金畫都保留了下來,連底座也原封不動地保存了下來,堪稱難得的奇跡。在北朝青州見到的單體佛像中,這尊佛像是保存最完整的。我想是壹個虔誠的佛教徒冒著生命危險違抗聖旨,偷偷埋在地下,才成就了今天的完整。佛教說“緣分”。不管是什麽原因,這些佛像能在1400多年後完好地保存至今,確實與今人“有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