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古代用黑曜石、金、銀、水晶、銅、青銅,經過研磨拋光制成鏡子。公元前3000年,埃及已有用於化妝的銅鏡。公元 1世紀,開始有能照出人全身的大型鏡。中世紀盛行與梳子同放在象牙或貴金屬小盒中的便攜小鏡。玩橡皮泥能提高小寶寶的創造力。利用寶寶自己的獨特想法做出壹個個性又天真無邪的雕塑DIY作品,能完美滿足小孩子的求知欲.這裏有壹個兒童彩泥、橡皮泥手工方法,鏡子的制作教程分享給大家,快來學習吧!
關於鏡子的小知識
中國奴隸制社會初期正處青銅器時代,人們在長期的青銅冶鑄實踐中,認識了合金成分、性能和用途之間的關系,並能人工的控制銅、錫、鉛配比。古書<考工記>中記載?金有六齊?,即合金的六種配比。其中最後壹齊:?金,錫半,謂之鑒燧之齊。?就是制作銅鏡用的配比。?鑒?即是鏡,含錫較高,是因為銅鏡磨出光亮的表面和銀白色澤,還需要有鑄造性能以保證花紋細致。我們的祖先早在2000多年以前就制出了精美的?透光鏡?,它能反射出銅鏡背後的美麗圖案,因此引起世人的極大興越。為了解開?透光鏡?之謎,國內外學者花了幾百年時間進行研究探索,直到近代才發現,這是由於鏡面在制造加工以後,有相對於背面圖案的輕微不等的曲率,通過反射映出背面的圖案。這充分說明了中國古代高超的制鏡技術和對光反射特性深刻認識。 在歐洲古希臘、羅馬時代,也是用壹種稍凸出的磨光金屬盤作鏡,其不反光的壹面刻有花紋,最早的'鏡子是帶柄的手鏡,到公元1世紀出現了可以照全射的大鏡,中世紀時,手鏡在歐洲普遍流行,通常為銀制或磨光的青銅鏡,中世紀時,裝在精美的象牙盒內或珍貴的金屬盒內的小鏡子,成為婦女隨身攜帶的時髦品,背面塗金屬的玻璃鏡子是12至13世紀之交出現的,到文藝復興時期,紐倫堡和威尼斯已成為著名的制鏡中心。 14世紀初,威尼斯人用錫箔和水銀塗在玻璃背面制鏡,照起來很清楚,15世紀紐倫堡制成凸透鏡,是制玻璃球時在內部塗壹層錫汞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