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枕可分為大小不同的種類,但規格和形狀的差異大多是基於其特定的功能。古代實用的陶瓷小枕有三種:壹種是袖枕,由於當時交通不發達,人們出門遠行,迎風而眠時,往往會隨身帶壹個小枕,方便休息時使用;壹個是腕枕。人寫字時間長了,為了防止手腕發酸,就在手腕上墊個小枕頭。另壹種是脈枕,是中醫診脈時放在患者手腕下的器具。體積很小,重量很輕,方便醫生出診時攜帶。壹般盒狀脈沖枕下面都有壹兩個小孔,是為了防止擊發時爆裂而設計的排氣孔,而脈沖枕往往因為內涵豐富,實用價值高,最具收藏價值。
在瓷枕的歷史上,宋代磁州窯燒制的瓷枕最具代表性。筆者曾見過壹件元代磁州窯系的小脈枕,白瓷材質,形制令人滿意。枕面先塗上壹層白色化妝土,枕面用鐵繡裝飾,圖案為鯉魚打蓮花。脈枕之所以有很高的收藏價值,多半是因為它的裝飾圖案和脈枕本身的文化寓意。由於傳統中醫需要很長時間來把脈,為了讓患者舒服方便地診斷病情,發明了比普通瓷枕短的脈枕,甚至還和脈枕壹起使用了脈床墊和脈床。
使用脈枕後,患者手腕平和,自然舒展,使患者三部九次的脈象得到充分展現。根據互長互阻理論,以及對患者體質的判斷,中醫可以得到“壹人壹面”的妙手回春。從這個角度來說,脈枕無疑是中醫診療的絕佳“幫手”,類似於西醫的聽力儀器。作者拿著這個元代的小脈枕,手腕搭在上面,恰到好處。這款元代小脈枕的主題圖案是鯉魚打蓮花圖案,活潑吉祥,美觀實用。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無論是道教還是佛教,甚至是傳統的“鯉魚躍龍門”,魚紋的象征都是壹種精神寄托。宋元時期,魚紋裝飾在陶瓷領域更加輝煌。因此,這種元代脈枕中的魚紋裝飾不僅具有許多文化內涵,而且在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中也具有“慶祝幸福”的意義。
當然,在五顏六色浪漫的脈搏枕裝飾中,魚的圖案只是其中之壹。據資料記載,脈枕紋飾大致可分為三類,壹類是辟邪求福,故紋飾多為猛獸,以虎、獅、龍、兔為主要類別,其中虎紋較為常見;壹種是喜慶吉祥的,多帶有民間色彩,魚紋脈枕就屬於這壹類;壹類是品味的象征,主要是為了炫耀權力和財富,所以通常用珍貴的材料裝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