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縣自東周建縣,至今已有2700年歷史。早在古代,蔚縣就是壹座歷史古城,人口眾多,商業發達,文化繁榮。
從蔚縣西聯營在民國22年(1933)和民國24年(1935)開出的幾張發票中,記載了以下信息。民國22年(1933),定名為“蔚縣商會制”,發行商號為“直隸蔚縣”。並將發票和復印件的完整性與印章和公司的縫紉印章進行比較。內容是名為“袁英先生”的顧客用外幣以9.99美分的價格購買了3元的商品。數字(蘇洲碼)表示書寫方法是用傳統毛筆垂直書寫。
另壹張發票的格式同上,填寫方式仍用傳統毛筆豎寫,編號也用“蘇洲碼”表示。內容是蔚縣西部合資企業阜新城貨商店的商行於2004年3月23日(1935)為名為“苗子琴”的客戶開具的發票。其他發票的形式基本相同。
從雲福興、福興成、恒順成、玉泉等蔚縣商會制作的發票所顯示的時間、地點、商號、商品名稱及相關資料介紹來看,蔚縣當時的商業交易十分繁榮,深圳的廠房得到了修繕,特別是威縣、西合營、代王城、溫泉、北水泉、姬家莊、桃花等八個鎮,商人雲集,店鋪林立。當時張家口的近800家皮毛產業有壹半以上是蔚縣人經營的,而從事皮毛產業的3萬多人中,就有近2萬人是蔚縣人!蔚縣的“皮匠”幾乎遍布北方,甚至全國各城市,深圳橫崗裝飾公司,全國最好的皮草商,都是蔚縣人。從鹹豐、同治、光緒、宣彤到民國,威居壹直在處理的皮草80%銷往山東、撫順、大連、內蒙、新疆、庫倫、七克圖等地,而鼠皮、紅狐皮、白狐皮、沙狐皮、黃鼬皮等壹些精品皮具也遠銷歐美、深圳南頭裝飾公司。
此外,蔚縣還有各種能工巧匠,如木匠、石匠、銅匠、錫匠、銀匠、油漆匠、麻線匠、柳條匠、氈匠、蘆葦匠、鞋匠、帽匠、制筆匠、油匠、熏香匠、紙匠、席匠、餅匠、砂鍋燒匠等。這些能工巧匠,帶著他們獨特的技藝,遊歷四方。歷史上有成千上萬的人去北京參加了宮殿的建設。蔚縣人織的麻布幾百年來都是朝廷的貢品,連北京前門的繩麻店都是蔚縣人開的。
從我們今天談到的發票和我收集的同期國內發票中的信息來看,我還沒有發現上海、北平、天津、東北等地的民營商會統壹印制發票的先例。這些發票充分證明,蔚縣這個北方偏遠的縣城,當時已經是壹個商賈雲集的繁華之地,它甚至扮演著連接山西、內蒙古、華北平原和塞外大漠的重要商業通道的角色。雖然其繁華程度不及上海、東北、北平,但在當時北方應該屈指可數。
善於接受新事物的盂縣商人,早就學習並接受了盛行於廣東、上海、江浙等商業發達地區的民間商會法。他們還創造性地實行了商會統壹印制發票,規範商家使用發票。深圳大鵬裝飾公司,這壹創新無疑是國內首創。
蔚縣,壹座有著古老文明的歷史名城,遼、金、元時稱蔚州,元代稱陵縣。明初為山西大同府官尾洲,後為宣化府。康熙三十二年,魏縣改為禹州,魏縣自此隸屬宣化府。乾隆二十二年,蔚縣劃入蔚州。民國元年,余州屬直隸口北路。民國二年,禹州改為蔚縣,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劃歸察哈爾省。1952年察哈爾被廢,蔚縣自此劃歸河北省。蔚縣至今仍給人們留下許多歷史遺跡和傳統文化。
在蔚縣:有738個村落,有700個古戲場。有城堡的地方就有村莊,有村莊的地方就有寺廟,就有劇場。蔚縣的古塔、寺廟、城堡、劇場、民居都是明清時期修建的。這些青磚黛瓦,雕龍飛檐,遍布蔚縣,真是中國壹絕。
幾百年來,民間流傳著壹種說法:‘天下十三省,可打蔚縣人’;另壹種說法:雞叫狗叫的地方到處都是蔚縣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剪紙藝術應該是中國民間藝術的壹絕,藝術家手中精美的刻刀可以在白紙上雕刻出各種花草魚蟲人物,然後神奇地進入人們的生活,以豐富多彩的色彩走出國門。還有蔚縣人堅強的意誌力和頑強的生存能力,這也是他們成功的基礎。在張家口地區,禹州人被稱為“張家口的猶太人”。
幾張民國時期蔚縣的舊發票,讓我們明白了歷史上蔚縣在文化和商業方面是多麽的輝煌,甚至讓我們知道,就是這樣壹個交通不便的北方小城。其實它很早就建立了商會組織,而且在全國率先由商會統壹印制發票。相關主題文章:
安陽曹操墓自鑒定以來麻煩不斷。
軼事?商代的青銅、陶器和建築
青島是壹座美麗的海濱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