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又稱圓明三元,是清代的壹座大型皇家宮殿。它位於北京西北郊,毗鄰頤和園。由圓明園、長春園、蘄春園組成,故又稱圓明三元。此外,還有許多小花園,分布在東、西、南三個方向,被星星包圍著。
圓明園占地350多公頃,其中水面面積約140公頃。圓明園的土地容積率比故宮多1萬平方米,水域面積相當於壹個頤和園,總面積相當於8.5個故宮。
圓明園方圓10公裏,由圓明園、蘄春園、長春園組成,圓明園最大,故稱圓明園(又稱圓明三園)。此外,還有許多附屬園林位於圓明園的東、西、南,包括香山的靜宜園、玉泉山的景明園、清漪園(後來的頤和園就是在此基礎上建成的)等。,總面積5000多畝。
圓明園建設時期,圓明園主要建於康熙、雍正末年。康熙四十八年(1709),康熙帝將北京西北郊長春園北面的壹座園林賜給第四子雍正帝。
“圓明園”這個名字是康熙皇帝命名的。圓明園大門上方懸掛著康熙皇帝禦書三字匾。對此“圓明”雍正帝有壹種解釋,說“圓明”二字的意思是:圓而迷,君子也在中;光明閃耀,人才之智也。“圓”是指個人道德的完善,超越常人;“明”就是政績光明、完美、睿智。這可以說是封建時代統治階級標榜君主智慧的理想標準。
雍正二年(1724),圓明園擴建工程正式開始。今年正月,雍正帝授權內政部派人員到熱河圍場砍樹。從那以後,建造臺內、西苑和三山婺源所用的木材大多來自圍場。雍正三年(1725)七月,內務部指派商人余長生購買圓明園所需的石頭。雍正帝有朱批雲:“余長生備石稍有耽擱,必遭譴責。”妳可以看到他建造花園的緊迫性。
雍正時期圓明園的擴建工程大致包括三個部分:第壹部分,將中軸線向南延伸,在吉源南部修建宮殿區,嚴格模仿故宮中軸線的對稱形式,包括新建的大皇宮大門,以及左右外院的值房和內閣府,未來將成為圓明園內皇帝的主要建築群。第二部分,將原有的園林擴大為北、東、西三面,並修建曲水島,加建亭臺樓閣,構成了後來乾隆皇帝禦題“四十景”的主體(雍正年間至少完成了三十三景)。第三部分,福海及其周邊建築的建設。
擴建後的圓明園占地約3000畝。每個景區裏,不僅有金碧輝煌的宮殿,還有讓人心曠神怡的亭臺樓閣、曲橋流水,假山、湖泊、蜿蜒的河流點綴其中。雍正時期,圓明園的格局基本完成。
圓明園的位置圓明園位於瓜家屯北部,距長春園約壹裏,即今天北大的北面,清華的西面。康熙時期的圓明園,有前湖和後湖,裏面有“牡丹亭”和“自然畫卷”。當時圓明園還是諸侯園,規模無法超過皇帝的長春園,所以景點不多,名氣也不大。但後來,隨著主人的即位和盛世清朝的到來,它終於在多年的不斷擴建中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宏偉的皇家園林。
參考資料:
網頁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