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解體,它的貨幣也不在流通,所以無法兌換,只能作為收藏。
1992年至2006年間,南斯拉夫除了塞爾維亞人之外的各民族紛紛獨立建國,此國家逐漸解體,南斯拉夫也隨之成為歷史名詞。
第納爾 (西裏爾字母:динар)是南斯拉夫王國,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和國,南斯拉夫聯邦***和國的貨幣。第納爾的補助單位是para,1第納爾=100para。貨幣面額轉換7次,其中5次1990年-1994年的惡性通漲。被8個第納爾,與各自不同的名字ISO 4217編碼帶來。
歷史沿革
早期
14世紀時塞爾維亞帝國曾經是巴爾幹最強盛的國家之壹。15世紀後至19世紀,巴爾幹半島在昔日地跨巴爾幹半島的帝國南斯拉夫的統治下;亞得裏亞海東岸的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在奧地利帝國(後為奧匈帝國)和威尼斯***和國的統治下。
王國建立
1878年塞爾維亞和黑山相繼成立王國。1918年12月1日,在貝爾格萊德正式宣布成立"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王國"。1929年亞歷山大親王任國王後,國名改為南斯拉夫王國。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軸心國入侵,南斯拉夫王國解體。
社會主義***和國
鐵托領導南斯拉夫***產黨和軍隊,擊敗法西斯,並於1945年11月29日宣布成立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和國,實行聯邦制,由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波黑)、馬其頓、黑山6個***和國組成(面積合計25.58萬平方公裏,1983年人口2285萬)。1963年南斯拉夫通過新憲法,並改國名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和國。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和國由塞爾維亞社會主義***和國、黑山社會主義***和國、斯洛文尼亞社會主義***和國、克羅地亞社會主義***和國、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社會主義***和國、馬其頓社會主義***和國6個***和國以及科索沃、伏伊伏丁那兩個自治省(屬於塞爾維亞)組成。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南斯拉夫實行社會主義,由鐵托出任總統,鐵托執政下的南斯拉夫,與蘇聯保持距離,堅持獨立自主和不結盟運動,這使得南斯拉夫變成歐洲僅有的沒加入華沙條約組織的社會主義國家。努力發展自己的經濟,使南斯拉夫在東歐國家裏成為比較富有的壹員。
自蘇聯分裂後,南斯拉夫走上了壹條擺脫蘇聯模式的束縛的道路,建立了壹套符合自己國情的經濟工業道路,自50年代政治和經濟改革以來,南斯拉夫普通人民生活上明顯的自由化,西方的文學電影都被允許傳播到南斯拉夫,每年有超過600萬遊客進入南斯拉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