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本名陳祎(yī),洛州緱氏人?,其先潁川人?。
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創始人,被尊稱為“三藏法師”,後世俗稱“唐僧”,與鳩摩羅什、真諦並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
為探究佛教各派學說分歧,玄奘於貞觀元年壹人西行五萬裏,歷經艱辛到達印度佛教中心那爛陀寺取真經,前後十七年,遍學了當時大小乘各種學說。
公元645年玄奘歸來壹***帶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經論657部,並長期從事翻譯佛經的工作。
玄奘及其弟子翻譯出典75部(1335卷),譯典著作有《大般若經》《心經》《解深密經》《瑜伽師地論》《成唯識論》等。
《大唐西域記》十二卷,記述他西遊親身經歷的110個國家及傳聞的28個國家的山川、地邑、物產、習俗等。
《西遊記》即以玄奘取經事跡為原型。
擴展資料:
《西遊記》的故事,我們每個人從小就了解。
雖說小說中唐僧的形象來源玄奘,但小說屬於玄幻故事,其中的有些個人形象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並且現實中玄奘的個人經歷與境遇,與小說不太壹樣。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小說中唐僧去取經的是這壹事件是真實存在的。
因為在歷史上玄奘前往印度取求取佛經,這中間確實經歷了許多苦難,也耗費了許多時間。
當然,最終的結局也是契合的,唐僧師徒取得了真經,玄奘也從印度成功運回了大量來源於印度本地佛經的真實藏本。
玄奘出生地是如今的洛陽,祖上是官宦世家,他的父親也在隋朝時擔任過官職。
也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玄奘自小便有良好的學習機會,通習儒家經典,養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質。
後來隋朝滅亡,唐朝建立,晨晨的父親也選擇歸隱,之後大病去世。
至此,玄奘的人生之路便有了轉折。
父親去世後,玄奘的兄長便對遁入空門,而他自己也在年僅十歲時便破格出家,潛心修習佛法。
在隨後的時間裏,玄奘與兄長壹起前往各地修習佛法,尋找真知。
正是在這個過程中,玄奘發現在當時國內佛法的界限並不是非常的明確。
人們對佛法的態度和看法並不是非常統壹。
他自己仔細思考,發現問題出在之前,剛剛傳入中國時,先人對佛法的翻譯並未完全將其真諦解釋清楚才造成了眾多佛法修習者的誤解與爭論。
正式這種情況的存在,堅定了他前往佛教起源地印度求取真經的決心。
玄奘突出的貢獻,受到了唐太宗的極大贊揚。
同時佛家所提倡的與人為善,因果報應的思想也幫助了唐太宗治理國家,比如,唐太宗沒有發動戰爭以和平方式解決國家間的紛爭,勤政為民,讓百姓有所依靠。
這對壹個統治者理順國家有著非常大的幫助。
而且玄奘回國後將自己十幾年的經歷寫成了《大唐西域記》,記錄了自己沿途中所經過的地區和人文,印發之後讓國人的了解了國外的情況,通過出使外國了解其他國家進行和平外交,促進了民族文化交流與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