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中秋節是家鄉的月圓,希望豐收幸福,這已經成為豐富多彩的珍貴文化遺產。中秋節以滿月作為人們團聚的標誌,這是基於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喝桂花酒等民俗流傳已久。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自古以來,就有中秋節,又稱拜月節、月光節、中秋節等。
祭月
表達了人們的美好願望。全家輪流拜月,祈福。祭月賞月,托月記,月下“月神”將。牌位朝著月亮的方向擺放,紅色的蠟燭在拜月高高燃燒,搭起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葡萄等祭拜活動。古代有“秋暮暮月”的習俗。其實古人祭拜月神是壹個非常古老的習俗。
欣賞明亮的滿月
通俗來說,很多詩人的名篇都是滿篇的月亮詩。賞月習俗的文字記載始於魏晉。唐朝的中秋節,賞月、玩月,寓意圓滿吉祥。賞月歷史悠久,沒有記載,所以從古至今都有飲酒賞月的習俗;回娘家的媳婦壹定不能回婆家。據說這個晚上月亮離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圓,最亮。賞月習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享樂。
觀潮
古代在浙江,中秋節除了賞月,觀潮是另壹項中秋活動。看啊。《八月十五觀潮》“我知道玉兔很圓,九月已霜寒。中秋節觀潮的習俗由來已久。就像宋代大詩人蘇軾寫的壹句話,關了門關了鑰匙,夜潮留月。”這首宋詞。
綁燈籠
紮好的燈籠不僅用於樹上的中秋節,也是情侶們打著燈籠賞月的時候。香蕉燈,最簡單的就是。柚子燈:幾乎每個孩子都會。燈籠,很有意思,木瓜燈陪伴了我整個童年。“除了木瓜燈籠,還有紮燈籠的香蕉皮。”我們年輕的時候,木瓜燈籠很流行。此外,廣東中秋節臨近時,孩子們在父母的幫助下,別出心裁地利用木瓜皮,用竹紙紮成兔子燈籠、楊桃燈籠或方形燈籠。
燃燈之謎
愛情產生文字,所以中秋節猜燈謎也源於壹個以男女相愛的形式寫成的謎語,因為它是大多數青年男女喜愛的活動。同時也傳說中秋月圓之夜公共場所掛著許多燈籠,人們聚在壹起猜測,燈籠是用蠟燭點燃,綁在竹竿上,瓦檐上,露臺上。
俗稱中秋節時在塔上點燈的節日習俗。江南有做燈籠船的習俗。中秋之夜,有燃燈助月的習俗。今天湖廣地區仍有瓦塔。
扔手帕吸引親戚
相愛的人才能喜結良緣。有些未婚男生還手帕可以交朋友,如果嫦娥喜歡的話。如果有人收到和嫦娥壹樣顏色的手帕,就可以上臺領獎了。壹些打扮成嫦娥的未婚少女向觀眾投擲繡有不同顏色的手帕,就像在廣場上搭起壹個五彩繽紛的平臺,將其裝飾成月宮,設置玉兔、桂花樹等等。在中國福建的壹些地區,有在中秋節晚上“拋手帕結婚”的習俗。
喝桂花酒
蜂蜜酒,慶祝壹家人的甜蜜,歡聚壹堂,成了節日的美好享受。中秋節喝桂花酒聞起來有桂香,吃各種桂花做的食物,比如糕點、糖果,喝壹杯桂花,所以中秋節喝桂花酒更美味。中秋之夜,人們在月中仰望丹桂,寓意家庭甜蜜,富貴吉祥,子孫興旺。中秋節也是壹個團圓的節日,桂花對後代來說是財富、吉祥和繁榮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