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鄉是李淳風和袁天罡的歸葬之地。如果單單只是兩位古人埋在這裏,不足以解釋這裏的與眾不同。壹個普通的鄉鎮卻得到閬中這個著名 旅遊 城市的重點關註,壹個交通並不十分便利的小鎮(鄉)卻能在10千米遠的地方從隔壁鎮眼皮底下奪取壹條重要高速公路的下道口並以自己所轄的事物命名,壹個平凡的小鎮(鄉)卻入選“國”字號的名錄,這個鄉鎮不簡單。
天宮鄉位於閬中市西南部,從閬中市區出發,沿G75蘭海高速慢行12公裏到了天宮院互通收費站,出收費站再沿鄉道向西行駛10公裏便到了天宮鄉場街所在地。
天宮鄉很早便有人類活動,東漢到南梁時壹直是充國縣所在地,那個時代作為縣治所在可見其地位,趙雲就曾在此駐軍練兵,現在鎮場東部有將軍廟(趙雲廟)遺址,這裏還有漢充國縣遺址、漢墓群、隆山古驛道等眾多 歷史 遺存。因此,這裏有濃厚的漢文化和三國文化氣息。
唐朝,袁天罡和李淳風兩位大師年暮,根據自己的風水考察,覺得這裏不錯。袁天罡認為此處是自己先發現,並埋銅錢做標,而李淳風認為是他先發現並插了金針做標,二人掘土發現金針正好插入錢眼,於是笑罷,之後雙雙歸隱,經年後二人仙逝。李淳風葬於天宮院(當時還沒有)3公裏外的五龍山上,墓地與附近的跑馬山和回龍山構成“二龍捧珠”格局。袁天罡葬於天宮院1公裏外的觀稼山,墓地坐北朝南,與龍山、鄧家河、鳳鳴河壹起構成“麒麟奔日”格局。生為摯友死相鄰,生亦風水葬亦風水,嗟乎!千年過去,二人圍石圓丘式的墳冢依然完好,待後人遷往憑吊。
二位大師去世後,人們附近的山上建院紀念。此地乃九座深丘山脈所圍的壹處盆地,盆地上正好有壹石臺,形成了“九龍捧聖”的風水格局。天宮院始建於唐朝,後有所損毀,明朝(1459年)重建,自此壹直保存至今。天宮院為四合院式建築,整棟建於高臺之上,穿鬥構架,白墻黛瓦。天宮院正殿為重檐樓閣,寬19.4米(五間),深19.3米,給人壹種寬闊宏偉的感覺,觀音殿也是重檐穿鬥建式,寬三間,進三間,院內有書於雍正年間的“光澄慧鏡”匾額。院前有羅盤廣場(超大號羅盤),附近還有稱骨塔、牛王亭等古建築。
天宮院在當地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每年農歷正月初二到正月十六,這裏會舉辦廟會,屆時有川劇、擡神等表演,熱鬧非凡。
除了風水文化,這裏的傳統民居文化也是不容錯過的。普通母城閬中壹樣,這裏也保存了大量的古民居,繆家古院、鄭家大院就是其中的代表。
閬中之戀,您陶醉於古城的寧靜之後,何不驅車20來公裏,到這小鄉鎮憑吊壹下兩位傳奇大師,感受下風水,看看古老的川北民居呢?
網絡來源圖片,如有影響,請及時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