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文化是中國壹種深奧的特殊文化,它充溢了中國各個歷史時期。從“玉”字的漢字有約500個,人們對美好事物的描述,許多都加了個“玉”字,如玉女、玉手、玉容、玉照、玉體……即便是為正義作出犧牲,也以“玉碎”來形容。
玉的涵義廣,壹般來說,自然生成的、加工後成為細膩勻潤、色彩鮮艷、質地堅韌、化學性能穩定的美石,都可歸入玉類。人們平時說的玉,其實是以軟玉和硬玉為主。軟玉是指透閃石——陽起石礦物組成的玉石,即白玉、清玉、碧玉、黃玉等;硬玉是指與軟玉性狀接近的源自緬甸的翡翠。而鉆石、紅藍寶石、瑪瑙、珊瑚、煤晶、龜甲之類,則屬於“有機質寶石”。人們對於軟硬玉的要求比較壹致,即質地堅硬致密、色澤晶瑩鮮麗為佳。
中國新石器時代的玉器,最早的資料見於距今1.2萬年的遼寧海城仙人洞遺址,它是壹件蛇紋石質地的石器。後來隨著磨制技術的發明,人們終於規律性地發現了石材中還有壹批經磨制後顯露出特別細潔、美艷的材料。雖然人們尚不知其為玉,但已有意選出,專門用於人體的裝飾。
中國的玉分為軟玉和硬玉兩類
硬玉,我國俗稱“翡翠”,是我國傳統玉石中的後起之秀,又是近代所有玉石中的上品。常見的翡翠顏色有白、灰、粉、淡褐、綠、翠綠、黃綠、紫紅等,多數不透明,個別半透明,有玻璃光澤。按顏色和質地分,有寶石綠、艷綠、黃陽綠、陽俏綠、玻璃綠、鸚哥綠、菠菜綠、淺水綠、淺陽綠、蛙綠、瓜皮綠、梅花綠、藍綠、灰綠、油綠,以及紫羅蘭和藕粉地等二十多個品種。
軟玉稱真玉,如白玉、青玉、青白玉、碧玉和墨玉等,它們均具有蠟狀光澤,純潔乳白,從歷代玉器看,我國用玉以軟玉為主,古軟玉在我國被稱為傳統玉石。軟玉常見顏色有白、灰白、綠、暗綠、黃、黑等色,多數不透明,個別半透明,有玻璃光澤,軟玉的品種主要是按顏色不同來劃分的。白玉中最佳者白如羊脂,稱羊脂玉。青玉呈灰白至青白色,目前有人將灰白色的青玉稱為青白玉。碧玉呈綠或暗綠色,有時可見黑色臟點,是含雜質如鉻尖晶石礦物等所致。當含雜質多而呈黑色時,即為珍貴的墨玉。黃玉也是壹種較珍貴的品種。青玉中有糖水黃色皮殼,現有人稱其為“糖玉”,白色略帶粉色者有人稱之為“粉玉”,虎皮色的則稱為“虎皮玉”等。
初玩玉的人由於不懂玉,最怕遇到贗品。目前市場上玻璃仿玉制品的辨識,恐怕是贗品中最普遍、最簡單的壹種。常見的是被稱為“翡翠”的光溜溜的小圓環、小雞心、玉牌片等。這種玻璃制品因為是澆模而成,合範時高溫的玻璃液在器物的邊沿多少會溢出壹點,冷卻後成為隱隱凸起的範線。用手摸、眼看都會有所發現。如果拿放大鏡映光觀察,其中定有大大小小的氣泡。
如果不請專家,初玩玉者要自己鑒定玉的真假,可從三方面觀察:
壹、由於玻璃質地十分脆硬,結構排列疏通,缺乏玉的致密和堅韌性,經不起強烈的高速旋刻,因此在玻璃上壹般加工不出高浮雕和圓雕。
二、用放大鏡查找氣泡,哪怕只能見到壹個,也能確認不是玉。
三、玻璃加入氧化鉻,色近紅寶石;加入氧化鈷,色近藍寶石;加入氧化鉻和氧化銅,色近祖母綠……如此等等,還有好多種假玉。但它們的色調總顯得單薄,缺乏天然玉色之油潤、渾厚的感覺。
新玉和舊玉的鑒定不同。新玉的鑒定側重於真假品種、質地優劣與雕工的精粗。而舊玉的鑒定相對復雜,除了對新玉的幾個基本要求之外,還要識別玉器的制作及其歷史價值。
對玉器歷史價值的考證,是以明確時代為基礎的。要熟悉各時代玉器的常見造型、特色工藝、色質,可以經常參閱有關玉器方面的書籍和資料,這樣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對玉器的斷代水平產生壹種理性的提高。而盡可能多地接觸實物,可以校正書中的圖片與實物之間的視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