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臺北故宮為什麽把東坡肉石和翡翠白菜當成鎮館之寶?

臺北故宮為什麽把東坡肉石和翡翠白菜當成鎮館之寶?

由於臺北故宮展覽面積有限,展品通常每三個月更換壹次。即便如此,要把藏在這裏的60多萬件珍貴文物壹壹展現在世人面前,至少還需要30年的時間。雖然這裏展出的文物不斷變化,但有三件寶貝從未改變,分別是玉白菜、肉形石和毛丁公,被稱為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

清乾隆初期,綠松石玉並不流行。但到了乾隆後期,翡翠的價格開始上漲,這可能與乾隆時期金川(今四川)被征服,使得翡翠產地與中原的交通順暢有關。清幹經學家阮元曾在《翡翠玉效樂天樂府》中寫道:“古有國樂,今有國玉;朝廷不珍惜,所以這種玉開始流行。顏色不是白綠,而是綠色;以玉的名義光彩奪目,貪婪與情欲相互競爭。比黃金好,價格多五六倍;雲南關駱駝玉來,糙皮平庸。”由此可見,乾隆到嘉慶的玉器雖然很多,不為皇室所愛,但在民間卻很受歡迎,而且玉器以青最好,價格最貴。直到光緒年間,因為慈禧太後愛玉,玉終於在宮廷流行起來。

翡翠白菜的起源眾說紛紜。壹說翡翠白菜是光緒皇帝的妃子金妃的嫁妝,放在金妃居住的永和宮。據學者推測,玉白菜上刻著壹只老虎,代表兒孫滿堂。白菜藍白相間,象征著壹家人的天真無邪,有著純粹的比喻。可能是金、甄兩姐妹的母親留給女兒的嫁妝。

翡翠白菜本來是直立種植在搪瓷花盆裏的,讓人感覺挺反對的。畢竟普通白菜是不會種在花盆裏的。後來把搪瓷花盆和靈芝放在倉庫裏,把白菜放在木架上,這樣翡翠白菜的精美雕刻就充分展示出來了。

而肉形石則與精雕細刻的玉白菜完全相反,外觀自然,可以混淆。其實肉質石是生長過程中混入雜質的瑪瑙,在不同的時間點受到雜質的影響,產生不同的顏色,層層形成不同的顏色。經過工匠們的巧妙思考,並在表面染上石皮,這種皮肉分明、肥肉瘦肉分明、毛孔紋理逼真、與真豬肉相似度極高的成品,就像壹塊讓人動了動手指的東坡肉。

毛的成名是由於其發掘後的滄桑。1843年,陜西董家村村民董春生發現了毛丁公,因其鼎上的銘文引起各方贊嘆。幾經周折,它甚至被秘密藏了起來,然後它來到了陳介祺,壹個銘文師的手裏。然而,1882年陳死後,後人貪財,毛被騙到兩江總督段方手裏。不久,段芳病逝,毛幾經周折,到了畫家手裏。抗日戰爭爆發後,為了防止毛落入日本人手中,制造了壹個假鼎交給日本人。後來,葉佳只好把毛的典當在銀行裏。抗戰結束後,此鼎捐贈給國民政府,收藏於南京中央博物館。國民黨政權在內戰中失敗後,隨國民政府遷至臺灣。

玉白菜、肉形石,和其他文物相比可能不夠長,但有壹般人壹眼就能看懂的形狀,容易接近。他們的身影經常出現在教科書中,承擔著美術基礎教育的重任,也成為大眾共享的文化記憶。

  • 上一篇:讀書不做筆記,到用的時候才後悔
  • 下一篇:異質創作背景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