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品牌造假,文物市場的造假更是駭人聽聞。古玩行業的水壹直很深。專業的文物鑒定師有時候都會栽跟頭,更何況是壹些收藏家。他們在文物上並沒有太大的損失,但往往會有壹點運氣。如果他們是對的呢?然而十賭九輸,他們帶著傳家寶去了鑒定程序,結果被告知是假的。心理落差讓他們從天堂墜入地獄。
所以收藏文物壹定要小心,不然可能會血本無歸,買到贗品。但是,有時候博物館也會造假。他們造假不是為了盈利,而是因為有些文物太珍貴,不能長期展出。他們只能用專業的手段來創作同樣的文物而不是展覽,或者有時候需要出國展覽,文物太珍貴太脆弱,就會選擇替代品。
但是到目前為止,有壹件文物連博物館工作人員都復制不出來,所以壹直是“孤兒”,沒有贗品出來。這件寶貝就是1977湖北隨州出土的曾侯乙鼓座。它與2000多年前的諸侯國國王曾侯乙葬在壹起。曾侯乙健骨底座高0.45米,底徑0.8米,重192438+0公斤。
曾侯乙劍鼓底座是青銅制品,材質本身並不十分稀有。它最引人註目的是它的形狀非常奇怪。曾侯乙建谷基地整體由8對大龍和幾條10小龍組成。龍紋盤根錯節,鏤空鑲嵌綠松石,給人壹種眼花繚亂,變幻莫測,又不失開闊,活潑有序的奇特感覺。基地上的龍都在往上爬,由於它們的糾纏,至今沒有人知道基地上到底有多少條龍。
有壹次,壹位外國朋友來參觀曾侯乙的鼓樓,但他壹天沒動,在那裏數龍,直到下午打烊才出去。他說他數了108條龍!但事實是,每個人從不同角度統計的龍的數量是不壹樣的,108並不是壹個準確的數字,所以沒有人知道現在到底有多少條龍。
曾侯乙的鼓基不能復制,很頭疼,因為是孤品,國寶級文物。在全國各地跑來跑去搞展覽不好,要抄個假的來代替全國演出。結果就是現在科技水平雖然高,但是沒人能復制。
國內外多位冶金專家論述,這種青銅鑄造工藝主要屬於失蠟鑄造法,是中國古代工匠經常使用的方法。在現代,這種方法被稱為熔模精密鑄造法,在鑄造更精密的儀器時也會用到。但是湖北省博物館請了很多有實力的單位來仿制這個鼓樓底座,但是每次仿制的和原作壹對比就會知道是假的,不如原作靈巧,甚至敲擊聲也不如原作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