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國時期歷史學家孟森說:“自古勤政之君,未有及世宗者。”“要之聖祖諸子,皆無豫教,唯世宗之治國,則天資獨高,好名圖治,於國有功。則天之佑清厚,而大業適落此人手,雖於繼統事有可疑,亦不失為唐宗之逆取順守也。
由此可見,雍正在正史裏面的評價還是相當高的。他的勤勉更是被人稱道。
據史料記載,雍正每天最多的工作就是處理奏折。壹天的睡眠時間只有四個小時,其余的時間不是在處理奏折,就是在處理奏折的路上。有百姓說“天下的老百姓再苦再累,也沒有雍正苦,沒有雍正累。”
康熙留給雍正的國庫白銀只有1000萬兩白銀,雍正硬生生的憑借著自己的努力增加到了6000萬兩白銀。可見,不是壹般的努力就可以完成得,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才能做到。
雍正說過:“我沒有在處理奏折的時候,從天亮到天黑,特別的精神,從來感覺不到累。但是如果壹直在休息,就會感覺渾身不舒服。我之所以這麽勤快,不是被誰逼迫的,而是我非常的喜歡處理政務,這種喜歡是發自內心的。”
由此可見,他的性格就是如此。
有壹次雍正在批閱奏折時,兵部尚書將“教誨”二字寫錯時,就特意把兵部尚書叫到禦書房,在雍正的“監督”下,兵部尚書將奏折重新寫了壹份,並把錯別字更正過來。雍正當場告訴兵部尚書,“我有的時候比較忙,不會看那麽仔細,但妳也要寫正確。”
可見雍正的認真勤勉。
正是因為這樣的性格和狀態,讓他的審美和品味也與眾不同,最關鍵的是,有乾隆這個兒子作為對比,就更顯得雍正的審美和品味了。
從瓷器來看,乾隆喜歡花花綠綠,顏色鮮艷的,而雍正喜歡的是素雅、端莊、大氣的,有評價說,雍正瓷器是清代審美巔峰。
雍正瓷的總體風格輕巧俊秀,典雅精致,構思別致,線條柔和圓潤,胎體選料極精,壁薄體輕。
小件器皿線條柔和含蓄、輕巧俊秀,實用而美觀。大件器皿端莊典雅,講究線條變化,質樸古拙,比例協調、輕盈秀麗、規整而不厚重。
雍正這壹朝代雖然只有十三年,但制瓷工藝和成就卻達到了清代官窯的頂峰。其質量之精美,花色品種之豐富,藝術水準之高超,都是清代其他各朝所無法比擬的。
雍正的審美品味是:不浮、不囂、不靡、不媚,渾然天成、素雅淡凈。
雍正登基後就壹直忙於政務,唯有在藝術文玩才能寄托清閑,所以對他最愛的陶瓷尤為關註,雍正皇帝本人曾多次規定瓷器的造型、花紋圖案,不僅要求燒成的瓷器各部分尺寸適度,而且重視氣勢和神韻,講究輪廓線的韻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