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全稱為“喀什噶爾”,意為“玉石集中之地”。公元前2世紀西漢時期至公元7世紀末的唐代中期,這裏是西域36國之壹的古疏勒國國都所在地,至今已擁有2100多年的建城歷史了。
公元8世紀初至唐代中後期,疏勒的稱謂逐漸被“喀什噶爾”取代。歷經喀拉汗王朝、西遼契丹政權、察合臺汗國、東察合臺汗國及喀什噶爾王國、葉爾羌汗國和“霍加”政權的陸續統治,直到清朝設喀什噶爾道。喀什地處通往中亞、南亞、乃至西亞和歐洲的要道,擁有獨特的地緣優勢。古絲綢之路的南北道在此交匯,歷來就是古絲路上的商埠重鎮。中外商人在此雲集,三大宗教在此碰撞,四大文明在此匯聚,眾多文化在此交相輝映。.
壹、喀什古城
喀什噶爾老城位於喀什市中心,是國家5A級旅遊區、新疆首座歷史文化名城,素有“不到喀什,就不算到新疆;不到古城,就不算到喀什”之說。
喀什古城東西南北都有入口,每天上午10:30,景區都會在古城東大門舉行壹個隆重的開城儀式。維族姑娘載歌載舞,用這種熱情又傳統的方式,迎接來自四面八方的賓客。古代西域36國中的龜茲、樓蘭、於闐等都成為歷史遺跡,只有古疏勒國延續至今並在這裏繁衍生息。不過,如今的古城核心區並非是在歷史原址,而是遷址後始建於16世紀初的葉爾羌汗國期間。
在占地3.6平方公裏的古城裏,留下了很多厚重的歷史、文化、建築、民俗風情遺存,這裏的壹磚壹瓦都透露著歷史的氣息,每個角落都散落著時光的碎片。老城核心區經過數百年的世代累建,如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的生土建築群之壹。老城內街巷縱橫交錯、建築高低錯落,布局靈活多變,是中國唯壹的以伊斯蘭文化為特色的迷宮式城市街區。
喀什全稱為“喀什噶爾”,意為“玉石集中之地”。公元前2世紀西漢時期至公元7世紀末的唐代中期,這裏是西域36國之壹的古疏勒國國都所在地,至今已擁有2100多年的建城歷史了。
二、艾提尕爾清真寺
艾提尕爾清真寺位於喀什市中心艾提尕廣場西側,是壹座有著濃郁民族風格和宗教色彩的伊斯蘭教古建築群,始建於1442年,現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是喀什古城的地標,是每個遊人必定會經過的地方。
整座建築群由禮拜堂、教經堂、門樓和附屬建築構成,占地近1.7萬平方米,是全疆乃至全國最大的清真寺,不僅規模宏大,而且它也是全疆穆斯林的“聚禮”之地,每天都會有眾多的穆斯林前來做禮拜。大禮拜之後,尤其是在古爾邦節、肉孜節期間,寺外廣場上的遊人摩肩接踵,穆斯林伴著歡快的鼓樂節奏,紛紛跳起“薩瑪舞”盡情狂歡
三、百年老茶館
這幢富有民族風情的兩層建築,濃縮了喀什好幾代人的美好記憶。老茶館的壹磚壹瓦都留著時光的印記,老茶館的壹磚壹瓦都留著時光的印記。
老茶館內沒有桌椅,沿墻半米高的土炕,上面鋪上花紋毯,維族老人們盤腿坐在炕上,喝茶,吃饢,聊天,或是撥弄壹下茶館的都爾塔、熱瓦普,伴著琴聲唱上幾句。茶客們邊喝茶,邊欣賞,興致起時隨時加入,許多慕名而來的遊客也被這歡樂的氣氛感染。如今這裏已成為網紅打卡地,來這兒的外地茶客並不是真的為了喝茶,而是來這兒感受喀什當地的文化,近距離接觸當地人的生活百態,喝的是壹種情懷。
四、盤橐城
位於喀什市東南郊的盤橐城,又叫作艾斯克薩(破城子),初為西域三十六國之壹的疏勒國宮城,是喀什2100余年建城史的見證。公元74—91年的17年間,班超把這裏當作大本營,蕩平匈奴勢力,最終完成了統壹西域的宏偉大業。
清乾隆年間盤橐城毀於戰火,乾隆後所重修的盤橐城墻也在新中國建立後被毀。1994年喀什市人民政府在盤橐城遺址上興建了班超紀念公園,並以盤橐城命名。裏面有壹小段城墻的殘垣可供遊客遙想當年。
五、香妃墓
香妃墓,正式的名字是阿帕克霍加墓,位於喀什市東北郊5公裏處的浩罕村,占地面積30畝,由門樓、大小禮拜寺、教經堂和主墓室五部分組成,是壹座典型的伊斯蘭古陵墓建築群。
這座伊斯蘭教聖裔陵墓始建於1640年前後,墓內葬有明末清初喀什伊斯蘭教“依禪派”著名大師、並壹度奪得葉爾羌王朝政權的阿帕克霍加,所以,人們便把這座陵墓稱為“阿帕克霍加墓”。傳說,埋葬在這裏的霍加後裔中,有壹個叫伊帕爾汗的女子,被送進亁隆後宮封為容妃。相傳這位女子身有異香,人們便稱她為“香妃”,因而人們又將這座陵墓稱做“香妃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