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嘉興粽子文化博物館端午祭祖

嘉興粽子文化博物館端午祭祖

端午習俗資料顯示,五根月腳嘉興人是最正宗的“龍的傳人”。

著名愛國學者聞壹多在《端午節的歷史教育》壹文中特別提到了吳越與龍的關系。聞壹多認為,吳越素有水鄉之稱,古代吳越經常受到洪水的威脅。人們以為是水神龍在活動,於是剪了頭發紋身,把自己打扮成成龍,希望龍為了自己是龍的傳人,不要再傷害人類。聞壹多引用了100多部古籍和專家的考古研究。端午節的起源是古代中國南方吳越舉行的壹個圖騰節日,比紀念屈原還早。

近代出土的大量文物和考古研究也證實了聞壹多的觀點,即在新石器時代,長江中下遊地區出現了具有陶偉幾何印記特征的文物。據專家推斷,留存於此的部落是壹個崇拜龍圖騰的部落——歷史上稱為百越。出土陶器上的裝飾圖案和歷史傳說表明,他們有紋身的習俗,生活在壹個水鄉,他們是龍的後代。直到秦漢時期,越人仍有100多人,端午節是他們創立的祭祀祖先的節日。在幾千年的歷史發展中,百越人的習俗已經融入到中國其他民族之中,端午節已經成為整個中華民族的節日。

聞壹多在文章中說,古代吳越人以龍為圖騰,是為了顯示自己“龍子”的身份,鞏固自己受保護的地位,所以才有了壹年壹度的盛大圖騰節。圖騰節的兩個主要內容,壹是龍舟競渡娛神,二是把各種食物裝在竹筒裏或用樹葉包好,同時拋入水中供水神食用和自己食用。

據史料記載,端午節吃粽子的傳統習俗由來已久,花樣繁多。早在春秋時期,就有用茭白葉把小米包成喇叭形的粽子,稱為“角粟”,還有用竹筒密封烘烤熟食的“筒粽子”。到了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日本文獻中有“大唐粽子”的記載。宋代詩人蘇東坡寫過“粽子裏見楊梅”這首詩。直到現在,中國人仍然在端午節吃粽子。北方多包棗粽子,南方以嘉興粽子為代表,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各種餡料。中國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已經傳到了韓國、日本和其他東南亞國家。

因為粽子好吃,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粽子不僅在端午節吃,也成為人們日常的零食,所以嘉興湧現出了很多知名的粽子企業。但由於習俗的力量,人們仍會在端午節前後聚精會神地品嘗粽子,將粽子丟入水中祭神的習俗也延續了很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壹些60歲以上的嘉興市民告訴記者,他們年輕的時候,在市內的三塔旁邊,看到長輩在端午節的時候往水裏扔粽子。

“只有食物過剩,才會發明其他好吃的零食。七千年的馬家浜文化,證明嘉興是稻作文化的發源地,水草豐美的江南物產豐富,所以才有了餃子。”昨天,受邀為老拍攝電視專題片的嘉興1977文化傳媒公司,因為要拍攝企業創始人叫賣的場景,淩晨4點就開拍了。該片導演楊強兒告訴記者,鎮老老作為我市具有70年歷史的粽子知名企業,有著深厚的底蘊,但他想在端午習俗中展現嘉興粽子2000多年的歷史傳承所積澱的重要意義和文化特色。他的願望得到了上海電影制片廠的支持,他們為他提供了攝影所需的衣服和道具。

  • 上一篇:哪些小說值得我們閱讀?
  • 下一篇:國漫《鬥羅大陸》中,十分美麗的五種權杖,妳最喜歡哪壹種呢?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