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在修繕雲南著名的大理千年古塔-崇聖寺三塔時,工作人員在主塔的千尋塔內發現了壹尊鎏金阿嵯耶觀音立像,此觀音像壹出土便引發很大轟動。
有記載,此類觀音像壹***有19件,壹部分流失到海外,其余的或收藏在大陸,或在臺北故宮博物院。
在這19件觀音像中,最大的壹尊高51.5厘米,收藏於大理州博物館,最小的壹尊低27.5厘米,收藏在雲南省博物館。其他十幾件分別被芝加哥藝術院、波士大英博物館等11個海外收藏館各收藏1件,還有1件被英國某私人收藏。
在這19件觀音像中,刻有銘文的只有2件,分別被芝加哥藝術學院和大理州博物館收藏。收藏於大理州博物館內的阿嵯耶觀音立像,其背面所刻銘文為“施主佛弟子比丘釋智首造”。
收藏於芝加哥藝術學院的阿嵯耶觀音立像,其背面所刻銘文為:“皇帝驃信段政興資為太子,段易長生、段易長興等造記,願祿筭塵沙為喻保慶天;子孫嗣,天地標幟,相承萬世”。
都說,有銘文的文物是最為珍貴的。因為銘文可為文物斷代、辨歷史。因此根據阿嵯耶觀音立像銘文顯示,這尊鎏金阿嵯耶觀音立像是在大理國段正興當政時期,為太子所制。
這讓我想起了《天龍八部》~~~
雲南省博物館,壹***收藏了3件鎏金阿嵯耶觀音立像,其中有1件為純金所制,重達1135克,就是那尊因修繕崇聖寺而被人發現的鎏金阿嵯耶觀音立像。
1135克的觀音立像,想想多麽金光閃耀~~這件也是迄今為止在雲南發現的最大的壹尊金身觀音像。
這尊金身觀音像,背後附著銀質的長葫蘆形鏤空雕花火焰狀背光(看下圖),頭上頂著高髻,髻裏有壹座佛,髻上束繞著絲帶編成的花瓣,左邊11瓣,右邊10瓣,結長垂在雙肩上。
我們看金身觀音像的神態,面相和善、面帶微笑,眉間點著“白毫”,頸上帶著聯珠項鏈和花瓣瓔珞,雙臂和左手腕上帶著環聯珠形釧。
肩寬腰細,上身袒露,下身穿著輕薄的長裙,腰部以寶相花結做飾,右手彎曲到胸前,結成妙音天印,足未著鞋襪,足下是方形的榫,便於插放。
從這尊觀音像的整體造型和裝飾手法目的地,帶著濃郁的印度秣兔羅風格,螺髻、圓面、短頸,袈裟上陰刻著“U”字衣紋,其寬肩細腰的特征及珠寶裝飾的風格,則是受東南亞壹帶菩薩像影響的體現,而面容頗又有幾分大理人的特點。
什麽是“阿嵯耶”呢?大家對此想必有所疑惑。
“阿嵯耶”是梵文“Acarya”的音譯所得,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南詔中興二年(899年)的畫卷中,而畫卷中的文字大意是宣稱君權神授等之類。
“阿嵯耶觀音”又是誰呢?阿嵯耶觀音是梵僧的神話形象,和我們所說的觀音完全不同,阿嵯耶觀音有壹個很奇特的***同特點就是:
男身女相,纖腰細足,有著男性般寬厚的臂膀,卻長著女子壹般的面貌,清秀美麗,整體比例得當,說法印結在右手,予願印結在左手,將男人剛性與女人柔情完美融合。
在白族百姓心中,阿嵯耶觀音是正義與智慧的化身,也是他們偉大的神,有許多人信仰阿嵯耶,並以此規範了當地人的行為,對社會穩定產生了很大影響。
關於阿嵯耶也有悠久歷史和美麗傳說。
公元6世紀,阿嵯耶從印度傳入中國,正是南詔國第壹代國王統治時期,許多僧人從天竺來到南詔國傳教,他們眉眼深邃、鼻梁高挺,披著袈裟,拄著拐杖,借行教將自己視為觀音化身,並以此感化民眾。
此外,大理壹帶還有壹個觀音降服羅剎的傳說。阿嵯耶觀音來到大理,用法力制伏了兇惡的羅剎,給雲南人民帶來了平靜安寧的生活,是大理和雲南福星,從那起,雲南百姓開始對阿嵯耶觀音信仰和供奉。
如今,我們看鎏金阿嵯耶觀音立像,不僅看他與眾不同的異域風情、那段難以回首的往事,還應感受到古時大理人樸素的信仰觀和文化觀。
在生產力不發達的古代,人們把美好的意念都寄托給了神靈,讓人很觸動。不過再想想,那麽多的鎏金阿嵯耶觀音立像流失海外,還是深感遺憾。
歡迎關註中華文化~~祝大家元旦快樂~[玫瑰][玫瑰]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則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