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8月,泰東鐵工廠等14個(後發展到23個)、震環鐵工廠等19個(後發展到33個)經青島市人民政府批準,分別組成青島自行車制造業第壹、第二聯營社,停工12年之久的同泰鐵工廠也復工投產。此時,青島自行車行業的總資產金額已達144.58萬元,有各種設備279臺,生產“青島”牌和當年投產的“國防”牌腳閘自行車990輛,翌年,總產量達到8482輛,仍不能滿足市場需求。 1945年,同泰橡皮工廠改名為“同泰橡膠廠”,除生產自行車輪胎外還生產小推車輪胎。青島解放後 同泰橡膠廠並入青島自行車廠,遷至遼寧路72號。
為了擴大自行車生產能力,滿足市場需求,1954年1月5日,經青島市人民政府批準,成立了國營青島自行車廠,廠址在鐵山路83號,占地面積3218平方米建築面積4043平方米,投資42萬元,職工74人。其生產經營,以向兩個聯營社加工定貨為主,並組織整車組裝。新成立的國營青島自行車廠除抓緊自身的生產建設外,還協助青島市人民政府對私營自行車生產企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
此時,青島的自行車行業與沈陽、天津、上海的自行車業並列為中國四大自行車行業。6月,青島市政府批準泰東鐵工廠在私營自行車行業中率先實行公私合營。9月,同泰、普華、順昌、振華四家分別實行公私合營,均隸屬國營青島自行車廠管轄。當年,青島自行車產量突破萬輛大關,達到10789輛。1955年6月,華昌等13個私營企業實現公私合營。國營青島自行車廠的成立和私營自行車企業的公私合營,為青島市自行車行業的大聯合奠定了基礎。
此時,青島自行車行業生產所需的原材料,由國家計劃供應,其產品也有國家包銷。1955年,青島自行車行業***生產自行車10943輛,零部件產值達486.12萬元。1954~1955年,單車成本由合營前的136.11元,降至107.44元,生產效率平均提高了30%。1956年,國營青島自行車廠與18個公私合營廠合並成立公私合營青島自行車廠,隸屬青島市重工業局領導,廠址設在曹縣路29號,占地35202平方米,建築面積29272平方米,固定資產224.4萬元,流動資金129.8萬元,各種設備444臺,設計生產能力年產自行車7萬輛和裝配3萬輛自行車的零部件。
當年,又有30個私營自行車廠實現公私合營,並相繼並入公私合營青島自行車廠。至年底,青島自行車行業全部實行了大合營。與此同時,在利潤分配上,也由過去的“四馬分肥”,改為按私方所占總資產比例,付給壹定的定息。自此,青島市自行車行業的生產全部納入了國家計劃的軌道。1959年始,青島生產的自行車鞍座、鏈條和車鈴相繼進入國際市場。1954~1960年,青島自行車行業在“國防”牌腳閘載重自行車和“青島”牌腳閘普通型自行車的基礎上,先後生產出“國防”牌普通自行車、“曙光”牌小輪自行車。此後,又生產了“紅旗”牌腳閘載重自行車和“紅旗”牌腳閘普通男女自行車、“紅旗”牌中軸變速 自行車、“曙光”牌漲閘自行車。
並且批量生產過三用母嬰自行車、機動三輪車、機動腳踏兩用車和無級變速腳踏機動兩用車。1960年,在全國自行車質量鑒定評比中,青島生產的“紅旗”牌自行車獲得最高分。 1961年,公私合營青島自行車廠更名為山東青島自行車廠,隸屬山東省輕工業廳領導。1964年,山東青島自行車廠在“國防”牌自行車生產的基礎上,開始研制生產載重型和輕便型各種型號的腳閘“金鹿”牌自行車,並逐步形成系列產品。其產品分為ZA41、ZA42和ZA43型,主要特點是“三大壹吊”、(大飛輪、大牙盤、大扣鏈子、吊簧鞍座)。另外,載重型車的前後輪中心距較長,前叉坡度大,並配有保安叉,大貨架。車圈直徑710毫米。普通型分腳閘、漲閘和普通閘自行車,車圈直徑660~711毫米,為國家標準型自行車。輕便型分為:QZ、QF(女式)兩種型號,亦分腳閘、漲閘、普通閘三種,車圈直徑660毫米。其次,還有508毫米(20?)和406.4毫米(16?)小型系列自行車產品。尤其是QF26型坤車,因結構合理,造型美觀,在市場上暢銷不衰。1966年,化工部對“鳳凰”、“永久”、“飛鴿”、“國防”四種牌號的自行車進行烤漆件驗測,確認“國防”牌自行車零部件烤漆質量超過英國產“蘭陵”牌自行車烤漆質量,名列第壹。“金鹿”牌PA41型自行車當年出口50萬輛。 1967年,山東青島自行車廠由公私合營改為國營,因受“文化大革命”的影響,生產遭到破壞,出口業務被迫中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