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記者壹身銀裝抵達尼山聖地時,壹切過眼雲煙都是時光倒流的光影。在這場名為“尼山郝躍節”的主題遊園會上,布置在神聖廣場草地上的超大月亮營造出夢幻般的美麗環境。但在廣場周圍,工作人員假扮成孔子、顏回、仙女、月兔,從任意地址趕來,與遊客互動,贈送文化創意產品。通過充滿重生的遊園會的感覺,遊客的胃口被消磨殆盡。
“做傳統文化遊,固守IP賣門票費,不談自主創新,很難觸動遊客的文化神經系統;如果不能導致感同身受,傳統文化就無法按照旅遊的方式潛移默化地滲入人心。”尼山風景區副總裁徐彤表示,文化旅遊銷售市場必須塑造新的受眾,傳統文化也應該培養忠誠的粉絲。這樣做的前提條件是營造壹個更容易撬起遊客心的“重現”場景。
在孔子雕像前,水果和蔬菜的供品已經擺放好了。遊客們回憶古人的中秋慶典,參加九嬰儀式,用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習俗為親朋好友和中華民族祈福。尼山報告廳湛盧廳,謙謙君子拍攝藝術主題活動正在進行。遊客只需拿著弓和阿膠,就能為儒家思想文化中的君子之道找到壹個生動的出入口。在大學堂裏,“非物質文化”的面人、剪紙被改造成捏仙女、切兔子的手工感受。參與者不僅得到了壹份特別的文化創意結婚禮物,還通過親身體驗感受到了傳統非物質文化的獨特魅力...
“以前經常帶孩子去旅遊,想讓她感受中國文化的自然美,提高國家和民族主義。而很多旅遊景點只是讓我們請壹個導遊聽講解,這就跟‘紙淺’壹樣,尤其是對孩子來說,消化吸收非常困難。”來自淄博的遊客李因在提到中秋節去曲阜旅遊的感受時非常激動。他說,比如源自《孟子·離婁上》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不太好表達了。與古代六藝之壹的“射術”體驗項目融合後,教程“脫靶先從自身找問題”的講解也把道理講清楚了。
按照優秀傳統文化“兩創”的思路,在今年中秋假期,曲阜的文化旅遊銷售市場廣泛展示了組合創意。無論是農家樂的月餅制作,手繪團扇的新農村旅遊項目,還是孔子博物館融入拓片制作、活字印刷等社會教育活動的《論語》主題展,還是“三孔”旅遊景區的“我自己的傳統中秋”“我還在傅生過中秋”短視頻挑戰活動,傳統節日旅遊對傳統文化來說都是實實在在的新生。
“中國的傳統節日是年輕壹代增進對傳統文化了解的寶貴機會。他們需要做的是通過良好的文化之旅,讓每壹個遊客更加熱愛自己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從而產生集體的文化自信,產生普遍的歸屬感。”曲阜市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張虹表示,除了按照符合時代特征的呈現方式,努力讓遊客“融入”文化,曲阜各旅遊景點還積極與網絡平臺合作,推出“尼山中秋團圓夜”等直播和短視頻,征集主題活動。
互聯網營銷與傳統文化生成的小火花,不僅為曲阜假日旅遊創造了生機勃勃的新面貌,也在網絡環境下培養了壹大批文化愛好者,讓大家打開手機,面對電腦,夢想與孔子對話千年,過壹個不壹樣的中秋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