坭興陶已有1300多年歷史的欽州坭興陶藝作品於1915年參加美國巴拿馬舊金山舉辦的國際博覽會上獲得金獎,名列中國四大名陶。與江蘇宜興紫砂陶、雲南建水陶、四川容昌陶飲譽中外。近百年來,多次參加國際和國家級展覽會評比並獲得大獎40多項,坭興陶產品遠銷東南亞,東歐,美洲以及港澳臺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
坭興陶
歷代坭興陶珍品被人民大會堂、歷史博物館、中國科技館、中-事博物館、臺灣歷史博物館、南京歷史博物館、清華大學藝術館、廣東、北京、天津、大連、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江西、安徽、內蒙古、澳門等二十個省、市工藝美術館和美國、德國、新加坡、日本、意大利、法國、俄羅斯等國家博物館或藝術館收藏。最近,坭興陶“連心碗”被指定為國賓禮品贈送東盟十國領導人。
坭興陶古稱越陶
坭興陶
民國九年(公元1921年)城東七十裏平心村農於山麓發現逍遙大冢,內藏寧道務陶碑壹方,旁有陶壺壹個,此碑刻有唐開元二十年(公元733年)字樣。迄今(2006年)已歷1273年,民國二十八年夏,醴江處士林繩武對寧道務陶碑進行了考證:“此誌民紀九年出土,於欽江上遊距城七十裏之平心村,質為陶土,初出土時,異常松脆破為大小十塊,村人任意分藏,無人辨別其朝代及人物。十七年武因總纂縣誌,遍搜金石,始發現為陶刻,既而匯集塊片,合讀首尾,始知為唐刻,且知為寧越郡(即現欽州市)第五世刺史寧道務墓誌吾國數千年誌著錄,未曾有千言以上之陶刻,此誌乃達千六百余言而道務乃中國第壹陶刻也,今國人漸知欽縣陶產,遠邁宜興”。
欽州坭興
盛於清朝鹹豐年間,胡老六創制吸煙小泥器,精良遠勝蘇省之宜興。亡後潘允興、尤醉芳、鄭金聲相繼而出,研究日精。當時生產的產品有各種吸煙小泥器、茶壺、小花瓶和文具。從事此項生產的有40多家,其中較負盛名的有“黎家園”、“仁我齋”、“符廣音”、“麥興記”、“潘允馨”等家。
至清同治年間,從事坭興工藝的人家,大都聚居於市城南魚寮橫街設店經營,形成壹條坭興巷,即“煙鬥巷”。
清光緒年間,坭興陶,已馳名於各省。自欽設道署後,-來往較多,無不購坭興陶帶出外省,名傳各地。清末民初期間曾參加世界性的陶藝評比,均獲大獎。
據臺灣臺北市印行的《欽縣誌》記載:“清光緒二十九年,李象來欽做官,曾由官家開設坭興習藝所,在其產品的底部有‘欽州官窯’小方印。”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收藏的晚清、民國時期制作的坭興陶器有二十多件,其中壹件為風格獨特的白泥紋瓶,瓶高29.8厘米,器底落印陽紋“欽州官窯”款。從它的胎體和制作工藝斷定其使用的泥極細膩,燒成後都經過磨光,有玉質效果,這是它區別於其它窯口生產的陶器的主要特征。
坭興陶的歷史
考證坭興陶的歷史,在清朝中葉時期,還沒有確切的名稱,至清朝鹹豐年間,欽州陶器發展鼎盛,坭器得以廣泛興用,故得名“坭興”。坭興陶產品主要有茶具、文具、食具、咖啡具、花瓶、花盆、熏鼎及仿古制品等八大類,以及電熱炊具等系列產品,花色品種達六百余種。大的有高達二米的大花瓶,小的有直徑僅三厘米的小茶杯。其中以各式茶具、花瓶筆筒、盆景和食具最負盛名。
欽州坭興陶,歷史悠久,馳名中外。早在1915年美國召開的“巴拿馬運河開航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中國歷史上第壹次組團參加國際大賽,欽州坭興陶就榮獲金牌獎。
欽州坭興陶藝人名傳四海。從清朝起,曾被光緒皇帝、袁世凱、段其瑞召見。新中國成立後,坭興名家榮幸地受到-、-、-等國家領導人接見。歷代詩人、著名的書畫藝術家對欽州坭興陶情有獨鐘紛紛作詩贊譽。
1997年國務院頒布的《傳統工藝美術保護條例》中,欽州坭興陶和廣西“壯族織錦”壹起列入被保護的民族特色工藝品。欽州坭興陶當屬廣西兩件寶之壹。
坭興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欽南區、欽北區、欽州港經濟開發區、三娘灣旅遊管理區、靈山縣陸屋鎮現轄行政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