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以前海外華人只認兩種國粹,壹是京劇,二是傳統家具。
這個說法有些絕對,但這些年來,傳統家具確實備受青睞,屢屢拍出天價,如有壹把明代的黃花梨交椅拍出了近7000萬元,堪稱“頭把交椅”。
傳統家具,壹般是指明式家具。收藏家馬未都曾言:“明式家具四五百年後的今天看來,仍屬於極高層次的審美。換句話說,明式家具的基本式樣至今仍然時髦。”
確實,按現在的***識,現代設計的基礎源於上世紀三十年代的包豪斯大學,他們追求設計的目的是為了人,因此要遵循自然的法則,形式須追隨功能,並講究“少即是多”的美學理念。
若是放到明式家具上,每壹點都有所契合,有所映照。
可以說,真正的美,永不過時。
“大道至簡”,是中國人自古以來的哲學觀。
在家具的審美上,人們非常重視比例、長短、厚薄,追求“增壹分則長,減壹分則短”的境界。
王世襄先生便曾提出,明式家具有十六品、八病。品,即為好的壹面,其中第壹個,便是簡練,這是明式家具最大的特點。
這與今天的極簡主義不謀而合,西方人稱之為“less is more”,少即是多。
上世紀五十年代,丹麥設計師漢斯?瓦格納便曾設計了壹把椅子,被稱為是“世界上最漂亮的椅子”。他追求極致的簡單,線條非常簡練,只有“四條腿、壹個座位、椅圈和扶手”。
而這把椅子的靈感,就來自中國的明式圈椅,“他們也許幾百年前就做了它了,這裏沒多少新的。”
可以說,明式家具的美,是極簡之美。
簡單,不壹定就是美,但美,壹定就是簡單的。
孔子曾言:“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意思是說,太過樸實會顯得粗野,文采多於質樸,則流於虛偽浮誇,人只有文質兼備才稱得上謙謙君子。
若放到器物上來說,質是功能,文是外在的美感。
像中國的禪椅,是為了舊時人們打坐修禪而設。若我們像平時坐沙發那樣癱著,是非常不舒服的。只有盤腿坐上去才舒服,而且與它端重的氣質相契合,讓人心靜氣閑。
官帽椅上的搭腦,曲線優美,但更重要的是,它能貼合人的頭部曲線,真正地考慮了人體工程學。
而在今天的設計語言中,這可以稱之為“形式追隨功能”。
在包豪斯興起之前,西方人用的多是洛可可風格的器物,精細繁復,甚至有些華而不實,比如有天鵝形的椅背,坐上去並不舒適,純粹就是為了好看。
真正的極簡之美,並不是簡化到無壹物,而是像文質彬彬的君子,如空氣壹樣的存在,卻缺壹不可。
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有人說,所有的藝術其實都是在模仿自然。像中式園林,便是在師法自然,將自然之景引入生活之境中。
同樣地,在中國的家具上,人們也追求“天人合壹”的理想境界。
圖|甜面醬Anicée
首先,在選材上,多是天然木材,以紫檀、黃花梨木為佳。用行話說,它們“脾氣小”,不易變形,不加太多修飾。放在那裏,感覺木頭都會呼吸,好像還是在自然中生長著。
其次,在造型上,更契合人與木頭的關系。比如,中式屏風講究“隔而不斷”,讓人與空間皆有所流動。圈椅背部和把手,曲直有度,留白之處“隔而不斷”,卻能更好支撐人體。
圖|KK160524
若將”天人合壹“換成當下的理念,便是包豪斯大學那句主張:“設計必須遵循自然與客觀的法則來”。
美,有時候,就是殊途同歸。
圖|甜面醬Anicée
對於中國人來說,最好的生活方式是順應自然。
因此,古人們創造了二十四節氣,順應四時而生活。每日相伴的家具,須順應木頭的肌理,追求天人合壹的美。大道至簡,人工只是其中的點綴,沒有哪壹種美能超越自然。
或許,這才是明式家具歷久彌新的原因。
它的極簡之美,讓我們即使居於室內,也宛如安於山水之間,依著天時,自在生長。
圖|梵幾
參考資料:
《馬未都說收藏:家具篇》
《包豪斯家具與明式家具的美學趨同性探究》,陳璐;趙小矛
《明式家具研究》,王世襄
《明式家具的視覺藝術及其文化內涵》,許柏鳴
文字為物道原創,轉載請聯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