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減災黑板報圖片1
防震減災黑板報圖片2
防震減災黑板報圖片3
防震減災黑板報圖片4
防震減災黑板報圖片5
防震減災黑板報內容1地球,可分為三層。中心層是地核,地核主要是由鐵元素組成;中間是地幔;外層是地殼。地震壹般發生在地殼之中。地殼內部在不停地變化,由此而產生力的作用(即內力作用),使地殼巖層變形、斷裂、錯動,於是便發生地震。超級地震指的是震波極其強烈的大地震。但其發生占總地震7%~21%,破壞程度是原子彈的數倍,所以超級地震影響十分廣泛,十分具有破壞力的。
地震,是地球內部發生的急劇破裂產生的震波,在壹定範圍內引起地面振動的現象。地震(earthquake)就是地球表層的快速振動,在古代又稱為地動。它就像海嘯、龍卷風、冰凍災害壹樣,是地球上經常發生的壹種自然災害。大地振動是地震最直觀、最普遍的表現。在海底或濱海地區發生的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稱為海嘯。地震是極其頻繁的,全球每年發生地震約五百五十萬次。地震常常造成嚴重人員傷亡,能引起火災、水災、有毒氣體泄漏、細菌及放射性物質擴散,還可能造成海嘯、滑坡、崩塌、地裂縫等次生災害。
地下巖層斷裂和錯動的地方發源的地方,叫作震源(focus)。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地面上離震源最近的壹點稱為震中。它是接受振動最早的部位。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通常將震源深度小於60公裏的'叫淺源地震,深度在60-300公裏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於300公裏的叫深源地震。對於同樣大小的地震,由於震源深度不壹樣,對地面造成的破壞程度也不壹樣。震源越淺,破壞越大,但波及範圍也越小,反之亦然。
破壞性地震壹般是淺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為12公裏。
破壞性地震的地面振動最烈處稱為極震區,極震區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區。
觀測點距震中的距離叫震中距。震中距小於100公裏的地震稱為地方震,在100-1000公裏之間的地震稱為近震,大於1000公裏的地震稱為遠震,其中,震中距越長的地方受到的影響和破壞越小。
地震所引起的地面振動是壹種復雜的運動,它是由縱波和橫波***同作用的結果。在震中區,縱波使地面上下顛動。橫波使地面水平晃動。由於縱波傳播速度較快,衰減也較快,橫波傳播速度較慢,衰減也較慢,因此離震中較遠的地方,往往感覺不到上下跳動,但能感到水平晃動。
當某地發生壹個較大的地震的時候,在壹段時間內,往往會發生壹系列的地震,其中最大的壹個地震叫做主震,主震之前發生的地震叫前震,主震之後發生的地震叫余震。
地震具有壹定的時空分布規律。
防震減災黑板報內容22009年5月12日是國家首個?防災減災日?。國家減災委對組織開展首個國家?防災減災日?進行了研究,對各地、各部門開展?防災減災日?活動提出了要求,主要圍繞以下四個方面開展。
壹是開展中小學防災減災專題活動。宣傳周期間,全國中小學普遍開展壹次防災減災專題活動。通過組織防災減災演練、主題班會、板報宣傳、觀看防災減災影視作品等活動,開展形式多樣的防災減災宣傳主題活動,提高學生防災減災素養。
二是開展各類防災減災教育活動。針對本地本部門主要災害風險,立足群眾廣泛參與,有針對性地向廣大幹部和群眾介紹災害基本知識、防災減災基本常識和避險自救互救的基本技能。
三是開展形式多樣的防災減災演練。針對公***安全、突發事件、應急救援、衛生防疫、自救互救、轉移安置等內容,針對特定人群,因地制宜地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各類防災減災演練。針對消防安全、生產安全、醫療救護等內容,開展有針對性的技能培訓和技能練兵活動。
四是開展?防災減災日?集中宣傳活動。宣傳周期間,各類媒體集中開展各類防災減災宣傳活動。通過開設專欄、專題,播出有關專題片和影視節目,報道各地活動開展情況、防災減災措施經驗以及取得的成績,宣傳防災減災政策法規,營造防災減災輿論氛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