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鑒別假銀錠?
假銀錠的鑒別主要是“五看”
首先看銀錠的顏色。銀的顏色潔白穩重,銀錠的氣孔裏有金色的五彩寶石。銀錠的顏色是雪白的。由於舊銀錠在使用或埋在地下時,會受到人的觸摸和氧化而損壞,所以銀錠已經自然形成了壹層銀銹和包漿。這些銀銹、包漿大多是灰色或灰褐色,顏色溫潤。民間有很多鑒別銀的公式。這裏有兩個含有黃銅和銅的配方。含黃銅的銀表示“七黑八灰九轉藍,百分之九十五的時候顏色還清”,含銅的銀表示“七黑八紅九白,百分之九十五的時候顏色恢復”。銀錠的成色(即含銀量)基本在95%以上,除了包漿外,銀錠的顏色應該是雪白的。所以在長期的實踐中總結出的銀的成色非常適合我們鑒別銀錠是不是真銀。市面上出現的過銀啞元寶,顏色浮黯,新的時候依然光亮,但毛孔絕不是五彩金黃,時間久了會呈現銅色;市場上的銀鉛或銀銅合金的假錠,新進時有時會出現紅、黃、黑三色,這是由於銀中摻雜了大量的紅銅、黃銅、鉛,但仍然沒有雪白的寶光;市場上的劣質鉛錠,新的時候顏色暗淡,時間長了外觀發黑。用真銀做的假銀錠,由於假銀錠時間短,不可能產生像老銀錠那樣的自然包漿。它的顏色看起來像是剛烤好的,很有生氣,尤其是底部和側面。為了掩蓋這壹特征,偽造者往往會在銀錠上塗上壹層化學物質,使銀錠表面變成帶有黑色或其他顏色的包漿。所以所有看到這種包漿的銀錠春友都要警惕。第二,看銀錠上的銘文。銀錠銘文是指鑄造銀錠時在銀錠上雕刻或鑄造的文字。內容因代而異,包括時間、地點、用途、顏色、官員或工匠姓名等。當時為了保證銀錠的質量,碑文上刻有簽名,表示對經手的銀錠負責。正因為如此,它成為了我們今天鑒別真假銀錠的重要依據。第壹,歷代碑文各有特色。每個歷史時代的銀錠銘文都與當時的貨幣經濟密切相關,這與當時政府使用白銀作為貨幣的歷史是壹致的。比如漢代銀錠上的銘文很少;到了唐代,銀錠的字符開始增多;宋金銀錠上的銘文較以前有了明顯的變化,用途也更廣。很多銀錠開始標明用途、地點、顏色、工匠等銘文。元朝的使用範圍進壹步擴大,出現了稅、銀徭役、銀稅等銘文。明代銘文多涉及稅銀,包括位置、時間、用途、重量、工匠、鑄監、押運官等。清代和民國時期銀錠銘文變化最大,大致可分為三類。壹類是與稅收、結算、朝貢有關的銀錠,不論是否由官爐鑄造(當時官銀委托銀屋、銀爐鑄造),都屬於官錠。另壹類銘文是銀宅、爐戶、公司、銀行等銀錠,屬於商業銀行;第三類是以個人名義,鑄造的銀錠是私銀。目前只發現了幾塊西康分金爐由考院院長戴傳賢鑄造的不同規格的銀錠。了解不同歷史時期銘文的特點,對收藏者斷代和掌握價格大有裨益。二是銀錠銘文的刻制或鑄造方法。我們在模具上看到的鑄造銘文壹般是在銀錠的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