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1949,蔣介石打敗大陸後,運送了大量黃金和文物古董,據說還專門運送了三個人。
如今,文物和古董都收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院供人們參觀。在那些和“傳國玉璽”壹樣重要的人中,有壹個人叫孔德成,當時他還是壹個28歲出頭的年輕人。
就是這個還沒有站起來的年輕人,因為他是孔子的第七十七代孫,傳承了孔子兩千多年的聖血,被奉為“國寶”。
就在孔德成之後100多天,它被當時的總統徐世昌命名為“盛宴公爵”。“傳聖人”的含義,既是孔子聖人高貴血統的延續,也是延續了幾千年的儒家文化傳統。
然而,亂世中的孔德成是盛宴公爵的最後壹代。再加上西學東漸,“孔家店”被喊倒了。這個在時代變遷的曲阜壹隅長大的年輕人,只能隨著祖輩的命運興衰。
但是,在歷史上,他的家族已經享有了足夠的榮耀。
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孔子的地位日益受到尊重,孔子的學術被奉為千古經典和歷代官方的意識形態。孔子從壹個沒落貴族的兒子,變成了壹個“平原王”——無冕之王。孔子本人也屢受追捧,從“贊公”到“王文軒”、“大成至聖文選王”再到“大成至聖文選王”。和祖先地位壹樣高級的,是直系子孫的等級。
劉邦統壹中原後,於公元前195年過魯河,“以太牢祀孔”,同時封第九世孔子孫孔騰為“祀君”,使其主持祀孔。後來漢元帝用孔子的第十三代孫孔霸供奉孔子,這是孔子後代世襲爵位崇拜的開始。
幾十年間,孔子的個人傳記由“君”改為“侯”,並在唐玄宗年間,將孔子第三十五代孫孔之改名為文宣公,這壹稱謂壹直延續到二年(1055)。當時仁宗的趙真認為:“追孔子為,尊王爵,封嗣贊聖侯。故改名為孔子第四十六代孫公,後改名為“馮”公,但崇寧三年(1104)改為公。
從那以後,盛宴公爵的稱號沿用了800多年。
這個古老的家族,就這樣,在中國封建王朝的周期性震蕩中,維持著自己近乎永恒系列的榮譽,直到中國走向風暴預警。
1920年,孔德成出生在他們的世界居所——孔府。他出生時,他的父親孔令貽幾個月前去世了。在的妃子王臨產時,為了防止有人偷嬰或發生意外,當時的北洋政府派軍隊包圍產房,到處設崗,有將軍在孔府,也有省裏派來的官員。在孔府裏,集中了很多孔夫子的老太太和太監。
出生後,孔氏宗親立即發電報給北洋政府的總統、總理、內務總長、山東巡撫,並在壹百天後繼承了爵位。從此以後,孔的宗族成員,不分尊卑,壹律稱“祖”,並賜大禮祭奠。
當時,雖然已經是中華民國的天下了,宣彤皇帝仍然住在紫禁城裏。1924年,馮玉祥將廢帝宣彤趕出皇宮。皇帝的皮沒了。“盛宴公爵”的頭發怎麽能被附上呢?就這樣,在1928年8月,孔德成上書中央政府,要求取消盛宴公爵的騎士爵位。但那時候他還是個孩子,這當然是別人決定的。
自稱終生信奉三民主義的蔣介石,也是儒家思想的捍衛者。但為了不傷害“* * *和國家制度”,65438年6月+65438年10月+08年10月,南京國民政府做出決議,將“盛宴公爵”的爵位改為“拜大成聖人之官”,並給予特殊待遇。7月,在陳立夫主持、戴監督、蔣介石親自觀察的高規格儀式中“宣誓就職”。
蔣介石從未忘記他對孔德成的關懷。次年65438+2月65438+6月,孔德成迎娶前朝狀元孫家鼐的孫女孫啟芳時,本應親自參加婚禮,但突如其來的Xi事件使他身陷囹圄,無法脫身。
隨後的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年底日軍入侵山東魯南。就在曲阜即將淪陷之際,蔣介石命令國民黨第二十師師長孫,率部護送夫婦離開孔府,前往武漢。在武漢,孔德成發表了抗日宣言。武漢失陷後,劃歸重慶,被安排為這次戰時的“首都”。蔣介石專門在歌樂山為他建了壹個紀念政府,讓他參加國民黨參政會。
抗戰勝利後,蔣介石沒有忘記把孔德成帶到太平洋中的小島上。
後來,孔德成在臺灣工作了九年,擔任“考試院長”和“總統府資政”。然而,他花了更多的時間在臺灣省立大學教書,並因他的知識而出名。2005年,他與大數學家丘成桐壹起被臺灣省立大學授予榮譽博士學位。
如今,孔德成的長孫孔垂長已經是壹名“見習拜官”了。2006年元旦,孔子的第八十個孫子孔有仁出生。根據歷史慣例,孔德成已向臺灣省內政部申報,而孔子的聖脈仍在延續。然而,由於民進黨政府壹波又壹波的“去中國化”運動,這個文化家族的命運岌岌可危。民進黨政府是否會在去孫中山、蔣介石之後去孔府,將是對其政治走向的壹個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