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光濤先生的作品,不僅是遺留的墨寶、山水畫的珍品,也是先生壹生窮盡心力追求藝術事業的璀璨寫照。
在當代貴州國畫界,孟光濤、王漁父、宋吟可、方小石堪稱“四大名旦”,善畫山水的孟光濤生於1916年,仁懷魯班鎮人,1940年考入中央大學藝術系,專攻山水畫兼學水彩畫技法,受到國畫大師徐悲鴻、傅抱石、黃君璧等人的影響藝技大進。1944年受邀到務川中學任美術教員,1945年離開務川。他雖然在務川只任教壹年,但那裏的山水人情也深深留在他的畫筆之端和內心深處,今天,仡鄉人談到孟老都充滿著欣慰和懷想。 孟光濤於1944年初到務川中學任美術老師,由於他深得國畫的精髓,給學生講授畫道時非常註重畫品與人品的內在關系,他要求學生不能囿於他的畫風,要集眾家之長形成自家風格,將自己獨到的藝術審美觀和人生價值觀融入畫筆中,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現出壹個藝術家的思想意識和藝術價值。
由於孟老對國畫藝術的獨到見解和敬業精神,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身邊的人。務川縣城酷愛國畫創作的王美瞻先生很快與孟老成為至交,常常在壹起論畫道、談技法、訴衷腸。後來,王美瞻在《回憶孟光濤老師》壹文中寫道:“為了啟迪學生的畫趣和熱情,他(孟光濤)在課堂上講,畫是壹門藝術,是真實生活的再現。在白紙上可以生動地展現峻嶺飛泉,叢林草木,異鳥幽花;也可在白紙上把遙遠的茫茫世界、浩渺海湖收於眼底;也可繪出人物的喜怒哀樂和內心精神。總之,熱愛藝術的人,必須要熱愛生活”。這些話足可見孟老師對國畫創作的虔誠程度和求索精神,不管是做人作畫都無疑是壹種至理。他在山水創作上非常講究技巧,特別是山水創作上的皴法甚為獨到。表現關東雄偉山川的“斧劈皴”,描繪煙嵐霧霞,行雲流水所用的“米點皴”;抒江南秀山麗水的“披麻皴”;畫土石荒灘、草木潤生的“解索皴”等。他還將高空雲彩,峭壁河灘、山洞溪流、島礁堤岸、煙霧帆影、磯石懸崖、壹蓑垂釣、牧童暮歸等各作為壹個課程,循序漸進,深入淺出,並以作示範,讓學生逐壹臨摹,對學生的山水創作很有指導性。王美瞻先生的兒子王慶華至今收藏有孟老授課時的山水畫稿,約60余張,畫稿上依次是山石、草木、河流等景物的寫真,其用筆繁簡有度、筆墨濃淡相宜。特別是對蘆葦的畫法,讓人壹看就有微風拂來的動感美,畫功之精湛叫人嘆服。
孟老不僅僅是傳道解惑,還經常攜壹畫夾,兩個饅頭到鄉間寫生,以務川山水進行創作。他在務川任教壹年間,創作了“奎閣雪景圖”、“二龍搶珠圖”、“桐花盛開圖”,但是隨著世事更叠,這幾件作品無壹存世,甚為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