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晚上不睡覺,哭著要大人抱大多是心理因素,是成長階段的必然現象。隨著寶寶心智的發展,他需要有人刺激玩耍,但寶寶選擇的時間並不適合大人。半夜吵真的讓父母很沮喪。這種習慣如果不及時糾正,可能會持續下去,嚴重影響父母的休息和工作。除了睡眠習慣不好,還有兩個生理因素導致夜啼:
(1)饑餓和尿濕:年輕的父母因為白天過度勞累,晚上經常會睡著,不容易醒過來。孩子晚上餓了,尿布濕了,經常會大聲哭鬧吵醒媽媽。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條件反射,導致夜哭。饑餓造成的,孩子經常在哭與不哭之間吮吸,只要餵飽了,哭聲就會停止;由尿不濕和不舒服的姿勢引起的,在條件改善後哭聲停止了。
(2)佝僂病:缺乏維生素D導致鈣磷代謝失衡,血鈣減少,醫學上稱為低鈣血癥。因為血鈣低,神經系統處於興奮狀態,孩子表現為煩躁、哭鬧、磨牙、抽搐,嚴重的可出現抽搐。壹旦發現孩子有這些癥狀,就要帶孩子去醫院檢查是否患有該病。如果診斷明確,就要及時治療,肌肉註射維生素D3,同時補鈣。平時要讓孩子多曬曬太陽,因為紫外線可以讓皮膚自動產生維生素d。
如果能排除以上兩個因素,晚上睡眠不好就是睡眠習慣不好造成的。
所以為了寶寶和家長雙方的利益,壹定要盡快改變寶寶晚上不睡覺的習慣。
但是寶寶的生物鐘不是短時間能調整好的。家長可以逐步采用以下方法:
(1)減少寶寶白天睡覺的時間。可以和它壹起玩,或者把寶寶放在光線好的地方,讓他難以入睡;每兩小時叫醒寶寶1次。醒來後不要急著餵食。先陪他玩半個小時。白天,寶寶醒來後,可能會哭鬧,也可能壹眨眼又睡著了。所以,寶寶醒來後,壹定不能讓自己的視聽器官閑置。他可以聽節奏輕快的音樂,在耳邊搖搖鈴,給他看彩色玩具、氣球或圖片。喚醒嬰兒的最好方法是輕拍或拍打腳底。但是不要拍打、抱抱、搖搖寶寶,不然他很快又會睡著,很容易形成壹哭就抱的壞習慣。晚上盡量調暗燈光,讓它安靜下來,讓它睡得舒服壹點。
(2)可以用壹些安眠藥。與兒科醫生溝通,使用非成癮性的鎮靜劑,需要讓寶寶晚上睡覺時適量給藥,促進其入睡;大約只要壹周內還有時間,寶寶的睡眠習慣是可以調整的。
(3)忽略它。這個嬰兒晚上在哭。只要確定沒有痛苦,就屬於情緒化哭鬧。當有人需要安慰時,父母可以不理會,但要安靜觀察10分鐘左右,哭累了自然就睡了。壹段時間後,寶寶的心理會意識到,天黑了,再怎麽哭也不會有飯吃,也不會有抱抱。只要家長持之以恒,壹定能改變寶寶熬夜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