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段,宋廣平(宋靜)寫了壹首詩:“贈壹枝梅花於妳筆,未害廣平。”畫卷上有題寫的幾幅《賦》,放在梅瓶前。
第三段,杜工部(杜甫)寫了壹首詩:“梅花撲哧笑巡檐,寒心不禁疏枝。”畫中杜甫撚須巡檐笑,媚迎檐下,喜動壹眉。
第四段,林逋詩(何靖)曰:“影橫水淺,黃昏浮淡淡香。”把林逋的權杖畫在月影和梅枝之間。到了宋代,梅花成了詩中高手,警句再也聽不到了。林逋的兩首詩描寫了梅花的詩情畫意,具有很高的審美情趣。再加上林逋迷戀梅花,壹直沒有結婚,所以有了“梅花之妻”的美譽,也讓這段話更有吸引力。
第五段寫了黃庭堅(谷)的壹首詩:“獨晚風滿袖,無人隨我唱壹春。”黃庭堅在俄多格河畔作畫,清風禪定,壹子抱梅在後。
第六段寫的是蘇軾的詩(東坡):“情即刻等黃昏,殘雪消晚月初。”畫蘇軾,雪月初起,立於梅枝竹間。
第七段寫章雷(宛秋):“香浸硯水,冷影伴疏燈。畫壹幅章雷在燈下展開的畫,旁邊放壹瓶梅子,寫下主仆的困倦。
第八段寫了陳建齋的詩《和而義》:“我醉了,忘了頭上的雪,為了那壹分錢,斜栽了壹枝。”畫中陳建齋醉釵梅吟,丐幫退步柵欄。
第九段,我寫了曾茶山(從前)的詩:“即日起提醒水邊人報消息。”我畫的是曾茶山拖杖,泉石間梅花含苞待放,頗有教育意義。全幅畫卷書法為正楷,清雅秀麗,賞書、讀詩、觀畫,意趣頗深。梅花都是水墨畫,枝頭擦著飛白,花瓣畫著白線,枝頭疏冷,筆法細膩。梅芝的風格,詩趣,聖人的儀態,神韻,都可以壹目了然,就像壹首抒情的散文詩。◆有序流通,納入石渠寶坻。
這幅“宋人寫的梅花詩圖”流傳有序。卷末印岐山鼎印和“尊本宗書”印,卷中縫“畫禪”印。明朝永樂年間,為刑部侍郎楊宗遜所有。楊進京後,有胡琰、、、金佑滋、曾柏、、鄒驥、、陳、李世勉等十人題字。為本卷,明太祖朱元璋之孫朱崇秋曾抄錄何遜、杜甫、林逋、黃庭堅、蘇軾、張萬秋、陳建齋七段,定名為《七賢圖》,水墨紙本31.1乘416.3厘米,並有“明太祖孫香齡王”和“手跡”兩印。現存的上海博物館記錄在《中國古代書畫目錄(二)》第147頁和第148頁。
特別值得註意的是,宋人所寫的《梅花詩畫》進入清宮並被收入《石渠寶坻》初版後,高宗乾隆皇帝親自臨摹並繪制了壹卷《梅花詩畫》,供宋人摹仿,並在畫中為每首詩生動地描繪了何遜、杜甫等九人的表情,熱情地贊美了他們的生平事跡。卷末題:“丁卯望和合,再展開本卷,因各有壹句,方為雅趣。”“這幹龍親自臨摹了《宋人詩畫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