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收藏界友人,對宋代黑釉瓷器真品甚感興趣。自北宋至南宋,燒制黑釉瓷的窯場其實很多,分布各地;燒出來的黑釉瓷各有特色。釉色、造型、紋飾和工藝等方面不大相同,精粗差別亦大。
如果要蒐藏宋代黑釉器,首推建窯,精品最珍貴。通常,其胎色為黑或紫黑,粗糙但堅硬;除了口沿較薄外,胎骨皆厚重;外底部均有露胎處,不規整是特色之壹,建窯黑釉色層如漆者多,具光澤,口沿呈褐棕色層;釉面常見小白疵點。有些則釉有垂流下淌,於底周圍形成乳濁釉滴狀結晶;器身常用劃紋作裝飾。
黑釉瓷在兩宋時十分普及,釉面上裝飾也多樣化,繁簡豐拙不壹;流暢的線條刻法亦因地域性而異。除了建窯外,諸如河北定窯、江西吉安永和窯、河南鶴壁窯和山西臨汾窯等,同樣生產不少黑釉瓷器。裝飾分別用剔、刻、劃、印花(如山西平定窯)之類方法,俱備特色。
像附圖,乃河南地區燒造的黑釉梅瓶,紋飾線條也露胎,壹如底部足部;風格粗獷簡拙,另富壹種難以言喻的美感。通常河南鶴壁窯黑釉器油滴結晶斑點很小,光澤較強。
北宋時期的黑釉油滴瓷碗,高9厘米、口徑30.2厘米、足徑11.8厘米,於陜西省蒲城縣城關鎮收集,現藏於陜西汗青博物館。
油滴,是宋代黑釉瓷的特別品種之壹,特點是在黝黑的釉面上出現銀灰色金屬光芒的小圓點,狀如夜空的星辰,又像壹滴晶瑩透亮的油珠,非常優美。其形成機理是釉層中的氧化物經高溫產生剖析所致。油滴釉是黑釉中的壹個特別種類,屬結晶釉,其盛燒於北宋,衰於元末,以福建的建窯最為著名。昔人盛贊油滴釉器“盛茶閃金光,盛水閃銀光,映日透視,晶瑩醒目”。
宋代制瓷工藝在我國陶瓷史上的的貢獻是為陶瓷美學開發了壹種新的境界。黑瓷本是瓷器中最廣泛、最單調的壹種釉色,而宋人卻古跡般地創造出結晶釉,如油滴、兔毫、曜變、鷓鴣斑,使黑釉成為壹種別具氣勢派頭的藝術釉。油滴釉作為此中的代表,使用鐵元素在釉中孕育發生差別形狀的結晶,采用不同溫度和差另外燒制工藝,創作出變革莫測的滿天星鬥般的油滴結果,壹改黑釉的單調與平庸,為黑釉增加了色澤。
黑釉瓷器在北宋時期興盛,與其時宋人飲茶以及“鬥茶“時尚的盛行有著親密的聯系。宋飲茶,先將茶葉制成半發酵的茶餅。飲茶前將茶餅碾成零碎粉末放入茶碗之中,再沏以剛煮沸的開水。宋代的茶盞分別有五種釉色,包括黑釉、修釉、青釉、青白釉和白釉,此中以黑釉盞最受接待,這是由於茶葉泡開後水面浮起壹層白色泡沫,鬥茶先鬥色,以茶面泡沫為青白者勝出,灰白次之,黃白最下。黑瓷盞因便於烘托白色茶沫,視察茶色而受到鬥茶者的喜好,像蔡襄在《茶錄》中說:“茶色白,宜黑盞。”
迄今我們所見到過的油滴釉器多出自於建窯,胎體較厚,器型較小,而這件黑釉“油滴”瓷碗,胎體厚重,釉面黑暗。如此之大和如此般之美的油滴碗,具有典範的北方窯口的工藝特性,環布碗底的油滴雀斑,晶瑩透亮,增加迷人的色彩,堪稱瓷中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