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把這些畫放大,細細品味這些作品的局部時,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1
宮廷畫家馬遠,作品多是“高大上”的題材,比如參加皇帝宴會的《華燈侍宴圖》、與文人墨客相聚的《江亭望雁圖》……
偶爾,他也畫幾張“農樂”題材的畫,比如《踏歌圖》。
《踏歌圖》 馬遠 191.8 x 104.5 cm 北京故宮博物館藏
主題是“踏歌”,人物占的比重也並不大,但他們在整幅畫中卻極為引人註目。也正是田埂上尺寸很小的帶著幾分醉意的 4 位老農,將“踏歌”這種古老的歌舞形式表現得淋漓盡致。
《踏歌圖》中的 4 位老農
4 位老農手舞足蹈,仿佛正踏著壹致的節拍歡快前行,下面是根據馬遠的這件作品做出的踏歌動圖,妳可以體驗壹下。
《踏歌圖》動圖
2
在馬遠的作品中,最具風格特征的當屬《寒江獨釣圖》。
在這幅不足半米的作品中,四周除了寥寥幾筆的微波,幾乎全為空白。然而,就是這片空白,表現出了煙波浩渺的江水和極強的空間感,並且更加突現出了壹個“獨”字。
《寒江獨釣圖》 馬遠 26.7 x 50.6 cm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當我們將畫面中心的那壹葉扁舟放大,細節更是驚人。
身著長衣的漁翁,身體並不舒展,而是團坐在船的壹角,江上寒意蕭瑟的氣氛、渺遠的意境和想象余地躍然紙上。
僅憑漁翁的這壹個動作,“寒江”的冷已是觸及皮膚。
《寒江獨釣圖》局部
由於漁翁坐在船的壹端,故爾船尾微微上翹。
天氣雖有些寒意,但漁翁仍保持謹慎。馬遠呈現的是他的側面,不過畫面放大後,我們還是可以從漁翁的眼角與神態感受到他的全神貫註。
《寒江獨釣圖》局部
3
《江帆山市圖》未署名,很難考證作者是誰。但據筆墨畫風分析,應是接近北宋畫家燕文貴時代的作品。
整幅畫用色清雅,兩峰回抱,山寺、野店隱現其間,廟宇坐落山坳,依山而築。谷間雲霧裊繞,飛鳥陣陣,壹派繁忙景象。
《江帆山市圖》 佚名 28.6 x 44.1 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這件作品的尺寸也不大,但畫中的景物用筆極其細膩,寫實嚴謹。凡船只結構,山寺、野店等建築,無不描繪精確,栩栩如生。
《江帆山市圖》局部
4
《溪山行旅圖》是北宋畫家範寬的作品。打開這幅畫,壹座大山矗立眼前,和山水壹起映入人們眼簾的,還有不少收藏者的題款,而這些題款,就成了揭開名畫流傳千年的唯壹線索。
《溪山行旅圖》 範寬 206.3 x 103.3 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這幅畫最有趣的就是畫家的簽名。
範寬的簽名相當隱蔽,如果不是將這件作品放大 10 倍,那隱藏在“運輸人”右側樹叢中的簽名恐怕不會被人發現。
▲ 隱藏的範寬簽名
▲ 花店與南貨——明代人的浪漫不比我們少
▲ 書坊——這櫃臺的大臺面真棒……
▲ 傾銷——可別真以為是“全場兩元”的大促銷,其實意思是“傾銀鋪”,是古代熔鑄銀錠的店鋪……
圖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