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是元代畫壇宗師、“元四家”之首黃公望晚年的傑作,也是中國古代水墨山水畫的巔峰之筆,在中國傳統山水畫中所取得的藝術成就,可謂空前絕後,歷代莫及。
富春山居圖是元代畫家黃公望創作的紙本繪畫,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壹。畫家黃公望為師弟鄭樗(無用師)所繪,1350年繪制完成,後幾經易手,並因“焚畫殉葬”而身首兩段,前半卷:剩山圖,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後半卷:無用師卷,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富春山居圖,以浙江富春江為背景,畫面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當,墨色濃淡幹濕並用,極富於變化。富春山居圖所畫內容約80%在桐廬境內富春江的景色,20%為富陽的景色。
富春山居圖被譽為“畫中之蘭亭”,屬國寶級文物。2011年6月,前後兩段在臺北故宮首度合璧展出。
山水畫不是簡單的描摹自然的風光,而是畫家的精神的訴求與流露,是畫家人生態度的表達,是畫家人生追求的體現。《富春山居圖》畫的是壹個漫長的江水,在壹千年的歷史裏,流過淺灘、激流、高峰。
前面壹段是夏天的感覺,到後面壹段,出現了秋天的景,樹葉部分淡掉,全部用垂直的皴法,好像繁華落盡的感覺。
富春山居不只是壹張畫,是壹個哲學,壹個生命態度的東西,使創作者能夠把積壓了九十年的亡國痛轉成另外壹個東西,豁達,擺脫異族統治的痛苦,還原到山水裏,不管朝代的興亡,只是回來做自己,做壹個簡單自己。
當時張士誠在打天下,朱元璋也在打天下,元朝的統治已經岌岌可危,作者八十幾歲,行於富春江上的時候,也覺得朝代的興亡,其實不是最重要的事,而是能不能有“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也就有畫中的漁、樵、讀書人的形象,隱居於山林而忘於江湖。
擴展資料:
富春山居圖的創作背景
《富春山居圖》的作者黃公望,八十高齡才開始提筆繪寫富春江疊峰山巒四季變化的長卷大作。
黃公望與西方天才型畫者梵高不同,在七十歲前,他從未想當個畫家。正如所有宋元明清的中國文人,黃公望幼年書讀得好,壹心只想參加科舉考試進府做官。四十歲之前,他追求的是身份地位,這位了不得的巨人曾壹度被擺在難以想象的乏味官職,杭州官府專收田糧賦稅小官。
改變他人生境遇的不是任何大時代的文化潮流,而是被長官牽連下獄,牢坐了十年,罪名也不如蘇東坡令人同情,而是頗不高尚的貪腐之罪。五十歲黃公望出獄,轉身成了道士。
隱居民間長達三十多年。松花江畔壹位後代才知曉的偉大畫家日日擺攤,幹壹個壹點也不體面的職業,賣蔔為生。
《富春山居圖》從完成的壹刻,精通蔔卦的黃公望已預言此畫未來命運將“巧取豪奪”。黃公望為完成此作,在富春江待了五至六年左右;八旬的黃公望業已領悟人生縱有回蕩,但勿須執著;從起始至死亡終結,壹段因緣罷了。
黃公望接近完圖時,將此畫贈與師弟,號“無用”,他則自稱“大癡”。師弟無用看透不了人生,急著想取歷史巨作。無用師弟壹毛錢沒付取得了《富春山居圖》,死後他的後代將之變賣。
《富春山居圖》走入明代,名氣愈來愈大;歷經多位大畫家收藏,也從此開啟世界繪畫史上少見坎坷傳奇的收藏故事。
百度百科-富春山居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