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發現震驚了世界,幾乎要把趙州橋的“帽子”從世界上搶走。
再過幾天,“中國古橋——拱橋”系列特種郵票將在世界各地傳播和收藏,小商橋將名揚天下。但20多年前,除了小上橋附近的村民,恐怕很少有人知道這座橋的存在。它的發現過程是偶然而曲折的,與我國橋梁和文物領域的幾位大佬關系密切。
1982年6月,中科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李應麟先生在壹篇介紹宋代名臣楊再興墓的文章中,發現了小上橋依然存在的線索。消息傳到茅以升那裏,立刻引起了他的註意。茅以升是我國著名的橋梁專家,讀過初中的讀者應該都知道他的名字。入選中學語文教材的《中國石拱橋》壹文,是他老人家寫的。茅以升設計的錢塘江大橋是中國人自己設計建造的第壹座鐵路和公路兩用橋。
茅以升立即派袁、胡大河、李應麟到臨潁進行實地調查。當時袁已經76歲了。如果不是特別重要的任務,恐怕他是不會把老人送出去的。臨行前,茅以升對巡視工作作了具體指示,並給當時的河南省科協負責人寫了親筆信,希望他們配合這次重要的巡視工作。
20多年前的這次臨潁之行,註定要為中國的橋梁史翻開厚重的壹頁。經過五天的調查,三位橋梁專家向茅以升提交了壹份調查報告:尚笑橋是隋代的石拱橋,比河北趙縣的趙州橋早。
這是壹個偉大的發現!當然,普通人體會不到這句話的分量。不是古橋嗎?對於這些橋梁專家來說,他們心裏都清楚這意味著什麽。很多人工作了壹輩子也不壹定會遇到這麽重大的發現。
要理解這句話的分量,首先要普及壹下古建築的知識。中國古代建築的高度成就主要表現在木結構上,木結構是東方建築體系的代表。它在世界建築史上獨樹壹幟,舉世公認。然而,它在磚石建築方面的成就卻鮮為人知。西方建築以磚石結構為主,雕刻藝術的數量、體積和豐富程度遠超東方。但在中國古代,還有壹種磚石建築在原始結構和先進技術、造型上處於領先地位,那就是古橋,也就是像小上橋這樣的石拱橋。
在小上橋發現之前,趙州橋被公認為世界石拱橋的傑出代表。它是世界上最早的石拱橋。從時間上看,它比歐洲的這種橋型早出現1000多年,其結構科學、造型優美、藝術精湛,堪稱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跡。
然而,像趙州橋這樣的石拱橋在中國古代橋梁中數量並不多,橋梁專家壹直希望能發現更多。新中國成立前,梁思成先生先後發現趙縣小石橋和集美橋。上世紀50年代,橋梁專家在山西、河北又發現了幾座,從此這種古橋就“消失”了,以至於很多專家認為很難再現。
正因為如此,小上橋的發現立即震驚了國內外學術界。1982 165438+10月3日,北京晚報刊登了壹篇題為《河南發現壹座隋代石拱橋》的通訊,被數十家媒體轉載,橋梁建設行業掀起了壹股研究小型商業橋梁的熱潮。
1986年,小商橋被河南省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同年,茅以升主編的《中國古代橋梁技術史》壹書出版,書中專門有壹節詳細論述了小商橋。他認為,小商橋建於隋代初期,這是可信的,但現有的橋梁是否是創建時的形式,需要進壹步研究。不過,可以推斷,在趙州橋之前,開肩式圓形石拱橋在隋代已經有了相當大的發展。這壹論斷,給小商橋冠上了“世界第壹”的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