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在抗戰紀念館內,華西報記者發現了許多與川軍和四川有關的抗戰文物和展品。
壹位四川遊客看到這些川軍文物時感慨道:“這裏體現的是川軍抗日戰爭的民族記憶。”
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妳可以看到趙壹曼給兒子的告別信,壹幅幅再現全民族抗日戰爭爆發場景的巨幅“半山水畫”,記錄中國從嚴治黨優良傳統的陜甘寧邊區* * *政策綱領,中國建立敵後抗日根據地示意圖, 中國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貢獻示意圖,蘇聯對華援助和軍事合作珍貴史料,七大場館修復景觀。 在這裏,還有許多與川軍和四川有關的抗日文物和展品。
川軍抗戰誓詞掛在墻上。
華西報記者在紀念館看到,抗戰館的展覽有八個部分,分別是中國局部抗戰、全國抗戰、中流砥柱、日軍暴行、東方主戰場、獲得更多幫助、偉大勝利、銘記歷史。
第二部《全民抗日戰爭》,第壹單元展示川軍文物。墻上用紅色字體掛著“只要敵人不從邊境撤退,川軍就絕不回家”的字樣。
“抗戰到底,永不改變,就是只要敵人不撤邊,川軍誓不還鄉!”抗日戰爭爆發後,劉翔患病外出,最終在抗戰前線吐血。這份生前留下的遺囑,成了川軍的誓詞。
壹封特殊的“燈櫃來信”
在展出的文物中,還有壹封特別的《燈櫃來信》,上面寫著:“我奉命離開四川參加抗日戰爭,將奔赴前線。希望妳們不忘國難,好好學習,強大中國。”
這是抗戰前第七戰區參謀長傅昌給妻子兒女的壹封信。由於當時的通訊條件,福昌的妻子等了很久不見她回來,以為她已經死了,就在燈櫃上刻了親筆信,以便長久流傳。
記者看到,朱砂燈臺上鐫刻著整封信的內容,而在它的前面,鐫刻著12漢字“勿忘國難,努力學習,強國強民”。
這個燈櫃是傅長誌的孫子付瑤捐贈給抗日戰爭博物館的。
在這件展品底部的說明中,有這樣壹句話:原本的家書早已不復存在,這封刻在燈櫃上的特殊家書,成為川軍在抗日民族統壹戰線旗幟下出征抗日保家衛國的重要物證。
“死亡”旗與藤縣保衛戰
與燈櫃信件壹起的,還有川軍出川抗戰的照片和復制在劍川博物館的“死神”旗。抗日戰爭時期,愛國者王建堂出征前,父親送給他壹面寫有“死”字的錦旗,鼓勵兒子為國捐軀,勇敢殺敵。
在“死”字的左右兩邊寫著這幾行小字:
右邊“我不要妳在我附近孝順;我只希望妳在民族分上忠貞不渝。”
左邊“國難在即,日寇來勢兇猛。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想服務,但我太老了。還好我有個兒子,我是自願的。給壹面旗子,並壹直帶在身邊。受傷時擦血,死後包裹自己。去吧,別忘了妳的職責!”
緊接著臺兒莊戰役的展覽,展出了川軍軍長王英勇犧牲的報告。信息來自《新華日報》。
記者註意到,誌願講解員在講解臺兒莊戰役時,主要是向參觀者介紹王將軍保衛藤縣的歷史。
許多展品,反映了四川人民的貢獻。
第五部分“東方主戰場”展覽展示了四川人民對抗日戰爭的貢獻。
在《中國人民為盟軍修建機場》展覽中,展示了抗戰時期用於修建四川新津機場的石磨(復印件,原件在主展廳西側,中國民航飛行學院捐贈)。
同時展出的還有中國農民工修建機場時在河邊撿鵝卵石的照片。照片中,兩個孩子也扛著鵝卵石加入了軍隊,展現了抗戰中的“老少鹹宜”。
另外還有壹張B29轟炸機10月25日從中國成都空軍基地起飛,1944,轟炸日本大村海軍航空工廠的照片。
通過這些展品,我們可以發現,四川作為抗戰大後方,不僅向前線輸出了300萬川軍,還肩負著就地支援抗戰的重要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