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縣,或者更確切地說是魏縣師範學校,是我的第壹站。2018我在威縣做了壹次考察。此時的魏縣已經不是30多年前的魏縣,恍如隔世。幸運的是,實際上是監察室主任的胡秀鵬同誌是尉氏畢業的,他對魏縣和尉氏很了解。除了考察,他給我介紹了很多東西,每次都是結合我的所見所聞所想,把亂象記錄下來。今天我總結幾篇文章,供大家討論。
?-題字
魏縣師範學校是我參加工作的第壹站。在這裏教了四年多的書,可謂是我夢想的起點。無論我過去的理想和抱負是被時間刻成豐碑,還是被吹成無縫的風帆,都影響不了我對夢想的渴望。這次在魏縣的考察正好給了我壹個圓夢的機會。
2018,15八月的下午6點,我們從車站出發,直奔尉氏舊址,同行的還有161班的兩位同學,林傑和宗澤。
魏縣師範大學早已是壹個歷史名詞。它成立於1950年,它的慶祝日是誌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戰歌響起的日子-10.25。原學校位於鄉趙村。斷斷續續辦學30多年後,於1987開始搬遷至威縣西關新校,次年暑假全部搬遷。2003年3月遷至邢臺,並入邢臺師範學院。尉氏已經徹底進入歷史了。於是,上世紀80年代,魏縣師範大學就有了兩個舊址,壹個在河營鎮趙村,壹個在縣城西關。15那天,我去了當年的威士新校區,現在在威縣二中。
這是微視合並後我第壹次來這裏。壹切都變了,魏縣二中的魏縣師範早已面目全非,沒有舊貌,只有新顏。除了通往校門的南北通道,沒有任何威望的標誌。學校成了大工地,改造和新建都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現在是暑假,學校好像想在開學前把項目做完。
這是主入口通道兩側的“池塘”。水面依舊,只是學校更加人造。
這是教學樓的北門和西門。雖然格局差不多,但從豪華的裝修來看,肯定不是威視的教學樓。
根據判決書,這是我們單身老師的宿舍樓所在地,當時所謂的“小樓”早已不見了。更不用說潘子進煎羊脂油時轟然飄來的魚腥味了。
我當老師的時候,學校西南面只剩下學生宿舍樓和壹個水塔,其他的都拆了。這裏好像要拆了。
站在操場上向東看,是教師家屬院,兩室三院,有壹個溫暖的家。搬到學校後,據說大部分老師都賣了,因為是私產,所以沒有拆遷。今天就來說說吧。
環顧四周,我從中感到悲哀,這既是珍惜事物的痛苦,也是自責的悲哀。始建於光緒二十九年(1903)的湖南省立第壹師範至今仍屹立不倒,但建成僅三十多年的校舍已被夷為平地。為什麽?
據說趙莊還特意保留了幾棟尉氏樓,有空壹定要去看看...
更新於2018-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