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存在並不意味著行業發展,從對中國工藝品現狀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工藝品行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壹系列的問題:如企業多為私營企業,生產規模小,小型企業占整個行業的70%以上;在品牌力上,傳統工藝品不懂營銷,現代工藝品文化底蘊不夠;專業人才的缺乏,生產技術落後;專業市場管理混亂,缺乏法律法規的保護和約束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這都是深層面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營銷環節,因為營銷環節涉及到產業鏈的健康發展,然而,多年來,工藝品企業不知道在做什麽?出口創匯和大批量生產,已經是工藝品行業的發展主方向,如同是壹個個"問題",企業都在這個圈內轉來轉去,帶著枷跳舞,如何快得起來?
工藝品與藝術品還是有本質的不同,可是,目前的工藝品市場很怪,壹方面,價格高得驚人,另壹方面,價格低得要命。兩級分化得很嚴重,結果是市場上高檔-全球品牌網-工藝品價值內涵不夠,低檔的工藝品已經不能叫工藝品了,連仿制品都談不上。大量的消費者是不能容忍工藝品的質量都不能過關,而堂而皇之的擺設在廳堂之上。某金屬工藝品廠的老總宣傳說,產品的價格同是因為在原料上使用了什麽什麽貴重材料,造成成本加大,這會是工藝品價格高的理由?還不如讓消費者直接買壹個金塊回去。
雖然說工藝品有壹定的使用價值,但它也有藝術的,它的價值不是表面在成本上,而是在工藝上和文化上。目前市場上由於產品開發的點沒有找到,產品大同小異,因此,市場上的壹般性產品實際上就是在比拼成本,比拼經營,對壹個少有附加值,沒了神秘感,人人都在做的東西,工藝品的未來會是"大路貨"嗎?
傳統的生活已經不存在,那麽傳統工藝元素的地道性就成為了壹種要求,因為傳統工藝本身已經成為了壹種奢侈品,不管消費的目的是精神性的尋根還是裝飾性的攀比,工藝品的發展離不開物質和精神生活的提升。雖然說,現在有很多的民間工藝品瀕臨失傳,傳統技藝無人繼承,甚至於有的已經斷代了,但我們知道西安的布老虎、河南的泥玩具、貴州的蠟染、山東淮坊的風箏、湖北黃梅的挑花、甘肅的香包、鄂東的繡花鞋墊、山東的木玩具、天津的泥人還在?這都是傳統工藝品,它們雖屬於世藝品,但其實它們已經是城市地標和地域文化的代表之壹。
相對之下,通過現代工藝設計和生產的產品中,有多少能樹立個性品牌?有使用價值,卻缺少藝術含量。工藝品,飾品,藝術品的市場定位混在壹起,在從文化元素的整合與把握,到現代審美的設計包裝,從新的文化觀念的引進,到現代營銷方式甚至是現代新的資本的介入,現在有工藝品企業都無法凸現工藝產品在當代在未來的戰略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