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李鴻章在清末簽訂了各種喪權辱國的條約,其中眾所周知的《馬關條約》、《辛醜條約》、《天津條約》都在列。而被當時和後世人民唾棄的李鴻章,在自己的政治生涯中擁有的財富並不亞於小沈陽,以至於他的後代都產生了三個億萬富翁。相比之下,左唐宗,誰也是壹個非常重要的部長在清朝,他壹生都很窮。這種巨大差距的原因是什麽?
歷史上,對於李鴻章,有人說他斂財有方,但更多人認為他斂不義之財。其實兩者都有。李鴻章的財富主要來源於兩個方面。第壹,當時大部分重要的政府職位都由李鴻章的親信擔任,他從中受益匪淺。第二,他主持洋務運動,組建北洋水師,從中獲得了不少好處。要知道這兩個可是清末最大的工程,絕對是個肥差。
李鴻章那麽有錢,歷史當然會留下壹些痕跡。容曾在《現代名人傳》中說:家財萬貫,而其兄私人財富更是千萬元以上。按照壹兩銀子折算成現在的200元,稍微換算壹下,李鴻章的財產加起來超過100億。當然,這只是純錢,李鴻章收藏的古董字畫、良田等不動產不算在內,可見李鴻章當時是很有錢的。
洪榕是中國近代史上第壹個赴美留學的學生。他畢業於耶魯大學,被譽為“中國留學生之父”。他還與人合作創辦了中國近代第壹家整機廠:上海江南制造局。關於李鴻章的財富問題,榮的話好像不是隨便說的,可信度應該很高。
此外,梁啟超在這個問題上也曾說過“萬金之業,是利益之事”。從梁啟超的角度來看,他似乎對李鴻章還不夠了解,所表述的財產數額也遠遠低於洪榕所說的。那麽,對晚清有重要影響的當代政治家左呢?
左比李鴻章大12歲,仕途壹帆風順。起初,他的名聲完全蓋過了李鴻章,尤其是在收復新疆、平定亂局之後,他達到了個人政治生涯的巔峰。隨著戰爭的來臨,李鴻章得到了施展才能的機會,不久他就當上了湖廣總督,與左平起平坐。在國防戰略部署上,左主張“封鎖防禦”,李鴻章主張“海防”,認為東部沿海是重點地區。所以,他們壹個收復新疆,壹個創辦北洋水師,不僅在政治主張上,而且在金錢觀、人生觀上都是如此。
當時清朝的官僚都有養老基金,對於官員來說是壹筆昂貴的合法收入。按照左當時的地位和節儉的生活作風,退休時有幾十萬存款很容易。事實上,左去世時,他的四個兒子每人只得到五千兩遺產,與李鴻章相比相形見絀。
左對錢很冷漠。他認為後代要靠自己的努力自立,而不是靠老壹輩留下的財產。同時,他對國家很投入,捐了很多錢。從小言傳身教的慈善教育,成了左日後人生的底色。任兩江總督期間,本來是大規模斂財的機會,但左非但沒有斂財,反而宣布將自己95%的薪水充公。
除了用自己的資金支持各種學校、橋梁和其他項目的建設,左還經常盡力幫助壹些窮人。光緒三年,晉豫等地發生旱災,左壹次性捐銀65438+2000兩;有壹年回湖南的路上,遇到壹個女人,因為欠錢被五個壯漢逼得走投無路。左立即還了那婦人二百兩債。
左不僅熱心慈善事業,而且對自己的後代也有所要求。他要求他們依靠自己的努力獲得他們應得的,而不是依靠父母的支持。這樣,左自然積累不了堪比李鴻章的財富,但他積累了足夠的歷史威望和高尚品格,這是後人的財富。
李鴻章和左在個人財富上有如此巨大的差距,有時個人的金錢觀和人生觀的差異對後世影響深遠。左淡泊名利,自私自利,樂於助人。他壹生貧窮,沒有財富,但對後來人來說卻是難得的財富。李鴻章通過聚義斂財,以公謀私,極其富有,但這種財富是短暫的,後來人唾棄如糞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