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廣濟寺雕像

廣濟寺雕像

寺內泥塑30尊,基本完好。主要有三尊,供奉在前面的佛臺上,坐在須彌山的蓮花臺上。正中間的釋迦牟尼佛,頭上盤旋著藍色的螺旋毛,圓臉,身材肥胖,上身赤裸,身穿袈裟,服飾圖案簡單流暢。兩個弟子,阿難和葉佳,嚴謹而寧靜。文殊菩薩在左,普賢菩薩在右,以壹張豐滿的臉,脫去外衣的富貴帶和壹頂蓮花冠,給人以藝術美。這三尊雕像統稱為“華嚴三聖”。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兩側,塑有二危菩薩。他們脖子上戴著花環,手臂上佩戴著珠寶,外表英俊。佛前兩側有韋陀和伽藍,遙遙相對,雄偉壯觀,仿佛在履行護法職責。東西山墻下有十八羅漢,臥姿、喜怒,姿態各異,栩栩如生。佛臺背面,文殊菩薩騎獅,觀音菩薩騎嘯天,普賢菩薩騎白象,合稱“三大學人”。“士”是“物”,即從事利己利他的人。

大雄寶殿雕像是元代(1335-1340)的遺物。由於元代戰亂的影響,雕塑家施展技藝的機會有限。佛身不莊重,像壹張庸俗的人臉,形體表現沈重,像壹種寫實風格。佛的精神不多。不過,雕像雖然不高,但仍是不可多得的作品。

大雄寶殿的彩塑是《華嚴三生》。那麽,“華嚴三生”的思想和造像是從什麽時候、什麽人那裏來的呢?這裏有壹個解釋。“華嚴三生”的思想和塑像發源於五臺山,是五臺山僧人對佛教文化的壹大貢獻。最初,唐代五臺山著名佛教徒李到大華嚴寺學習《華嚴經》,提出了“華嚴三聖”的思想。他說毗盧禪那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是華嚴經中的三聖,這三人構成了法身。這個法界有三德:毗盧澤那佛是法身之果,文殊是位智之德,普賢是位德之德。它們之間的關系如下:第壹,它們之間的關系總是不同的;第二,主人和同伴的關系;第三,因果關系;第四,體與用的關系。後來,大華嚴寺僧成觀禪師繼承和發展了李的“三聖”思想,提出了“三聖和諧”的理念。他說:“三聖,我們的老師毗盧真納如來、普賢、文殊菩薩也是兩大菩薩。”他還說:“三聖之內,二聖是因,如來是果。”文殊和普賢兩聖互為壹體。他們完成了佛果的事業,他們的地位和果是壹樣的,屬於佛果的境界。於是文殊、普賢、毗盧禪那佛融為壹體。程觀以其崇高的理想實踐了佛教“三聖合壹”的思想,並根據程觀的佛教理念,以毗盧禪那佛為中心,以文殊和普賢為兩側,創作了壹尊“華嚴三聖”像。此後“華嚴三生”雕像壹直被應用。

李、佛家程觀、桂風宗密都是五臺山華嚴派的創始人,他們創造了“華嚴三聖”的理念和造像。這是他們對五臺山佛教文化的巨大貢獻。

《華嚴三聖》中的毗盧禪那佛,是壹種不可名狀的佛法佛。他的凈土叫華藏世界,這個世界的底部是壹個風輪。風輪上有壹片香水的海洋,海裏有大朵的荷花。蓮花內含塵界,故稱蓮花隱界,簡稱華藏界。中藏世界的創始人是毗盧禪那佛。他有兩個最能幹的助手。壹個是他侍奉文殊菩薩的左右手,專修智慧德行,壹個是他侍奉普賢菩薩的左右手,專修德行。

大雄寶殿前矗立著壹座八角形的經文建築,高4米,平面須彌山基座,兩側各雕有獅子。樓的四面都有雕像,刀法簡單樸素,樓上的銘文模糊不清。建築上蓋著寶蓋,四周雕刻著幾何圖案,周圍有花環。用碗和珍珠覆蓋。這座建築的年代不詳。從形制和雕刻工藝來看,可能屬於唐朝,但無法超越唐朝。因為《尊聖大拉尼經》是波利佛在唐高宗時翻譯的。

  • 上一篇:大巴車內飾貼紙
  • 下一篇:手機怎麽裝圖片?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