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玩界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機遇,有人靠著自己敏銳的眼力,可以淘到很好的寶物,實現壹夜暴富,而有人卻因為眼力不足,沒有鑒定寶物的能力,以至於買櫝還珠,把自己本應該賣出天價的寶物,以極低的價格賣了出去,這就讓人感到十分的遺憾,看來身在古玩界,眼力最重要。
上世紀90年代,壹個老人帶著壹幅家傳字畫來到國家文物局,當時他家裏已經窮到揭不開鍋,想售賣這幅畫解決經濟危機,國家文物局專家鑒定了這幅字畫,想要以壹萬元買下這幅字畫,當時老人非常失望,默默守好自己的字畫,拂袖離去,根本沒有猶豫,也沒給文物局留下任何機會,為什麽他這麽決絕呢?因為他的父母當年把這幅字畫作為傳家寶拿到他手中以後,很慎重的給他說過,說這可是壹個淵源很深、價值連城的寶貝,所以老人向來知道自己這個寶貝的價值,而壹萬元顯然不與價值匹配。後來老人輾轉來到京城琉璃廠,繼續為這幅畫找買主。
這時候,秦先生偶然瞥見了這幅畫,他的臉色變了,趕緊拿起這壹幅畫,開始仔細端詳,仔細研究,他在古玩界徜徉這麽多年,早就練就了壹身鑒定寶物的本領,幾經思索,他確定這壹幅畫作身價不菲,價值頗高。老人從秦先生那裏看出了這幅字畫的價值,他心中燃起了壹份希望,趕緊跟秦先生進行交談,想尋到壹個理想的價格出手,他當時本來想以800萬元賣掉這幅畫,然而沒想到秦先生告訴他,這是北宋時期的《十詠圖》,價值根本是不能以百萬為單位衡量,也就是說,它的正常價格不止800萬。
老人壹聽,暗暗心驚,也知道父母沒有欺騙自己,他們臨終時囑咐他的話都是真的,之所以老人手上會有這麽壹副北宋時期的名家真跡,其實是因為他的祖輩曾擔任溥儀侍衛,在清朝末年動亂的過程中,清朝宮廷裏面的壹些文物紛紛顛沛流離,在兵刃既接的狀態下,被流傳到老人的祖輩手中,這就是這幅畫的由來。
清朝宮廷裏面的畫,果然都非池中物,秦先生自己拿不出那麽錢財,但他也為老人指點迷津,讓老人去參加壹個拍賣會,讓很多人和博物館來競爭這幅畫作的擁有權,最終這幅畫作在拍賣會上驚艷四座,拍出了整整1980萬的價格,震驚了很多人的眼球,當老人看到自己的畫作能夠得到這麽多錢,他也喜不自勝。如果他在第壹次請人估價的時候,就接受了壹萬元這個價格,他就白白損失了壹千萬的高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