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非要按平仄算格律的話,就是:
君問歸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
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漢語音韻:
平音
平聲
1.謂調和五聲。《國語·周語下》:“聲以龢樂,律以平聲。” 韋昭 註:“聲,五聲,以成八音而調樂也。”
2.漢語四聲之壹。古代的平聲字在普通話裏分成陰平和陽平兩類,陰平就是漢語拼音裏的壹聲,陽平就是漢字裏的二聲
3.關於四聲:聲,這裏指的是古代漢語的四種聲調。我們要知道四聲,心須先知道聲調是怎樣構成的。所以這裏先從聲調談起。
聲調,這是漢語(以及某些其它語言)的特點。語音的高低、升降、長短構成了漢語的聲調,而高低、升降則是主要的因素。拿普通話來說,***有四個聲調:陰平聲是壹個高平調(不升不降叫平);陽平聲是壹個中升調(不高不低叫中);上聲是壹個低升調(有時是低平調);去聲是壹個高降調。
古代漢語也有四個聲調,但是和今天普通話的聲調種類不完全壹樣。古代的四聲是:
⑴平聲。這個聲調到後代分化為陰平和陽平。
⑵上聲。這個聲調到後代有壹部分變為去聲。
⑶去聲。這個聲調到後代仍是去聲。
⑷入聲。這個聲調是壹個短促的調子。現代江浙、福建、廣東、廣西、江西等處都還保存著入聲。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如山西、內蒙古)保存著入聲。
按傳統的說法,平聲是平調,上聲是升調,去聲是降調,入聲是短調,明朝釋真空的《玉鑰匙歌訣》曰:
平聲平道莫低昂,
上聲高呼猛烈強,
去聲分明哀遠道,
入聲短促急收藏。
簡單來說,區別平仄的要訣是“不平就是仄”。
仄音
古代漢語聲調分平上去入四聲,四聲又可分為兩大類:平聲與仄聲。現代漢語中仄聲包括上聲、去聲,平聲包括陰平、陽平。對聯要求壹聯之中平與仄相間,壹般是兩個音節壹轉換;上下聯之間平與仄相對。壹般情況下,上聯末字用仄聲,下聯末字用平聲,使人讀起來順暢、深長、有余味。
按現代漢語標調,壹聲為陰聲,音高而平;二聲為陽聲,音由下往上。(以上為平聲)、三聲為上聲,音由上往下再往上;四聲為去聲,音由高往下(以上為仄聲)。古入聲字已消失。
對聯平仄口訣:
“平對仄,仄對平,平仄要分清;壹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
新人初到,望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