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桂老人到處尋找成都皮影戲的蹤跡。”1983年,他激動地從大大叔手中接過壹套皮影戲,以這些皮影戲為核心復制的專著《四川皮影戲》在國內出版。這是我國第壹部關於四川皮影戲的專著。這批***27件精品被中國民間藝術館收藏。不久,《四川皮影戲》被西德皮革制品博物館收藏,法國等國的藝術研究機構也來到這裏收藏這批劉丹桂臨摹的皮影戲藝術作品。
2.葉在成都皮影戲雕刻中的繼承與創新。
成都木偶皮影戲劇團是退休藝人,六十多歲的葉老先生還能刻皮影戲。據葉老先生說,他在上世紀70年代就加入了木偶藝術團。在團期間,師從成都“春”劇團老藝術家陳先生。除了雕刻傳統的成都皮影戲,葉老先生後來結合自己的思想和設計風格,創作了《回娘家》、《舞獅》、《孔雀舞》等新形象,其中《回娘家》在2004年首屆中國民間藝術百人會上榮獲“金獎”。
3.梁凱彤——傳統皮影戲技藝的傳承人
成都木偶皮影戲劇團,退休藝人,專業表演,國家二級演員。曾受陳先生指導演出傳統皮影戲,如《朱仙陣》、《猴王鬥盤》、《雷峰塔》、《朱紫國》、《陳翔救母》、《西遊記之打虎》、《東郭先生與狼》、《白毛女》、《紅發女》等。“成都木偶皮影戲劇團(成都兒童藝術團)是隸屬於成都藝術劇院的專業表演藝術團體之壹。劇團在繼承“川派”木偶皮影戲藝術傳統的基礎上,借鑒地方戲曲、民間歌舞等姊妹藝術的表演技法,廣泛吸收南北流派木偶皮影戲藝術的精華為己所用,形成了絢麗、優美、細膩、質樸的藝術風格。
《鬥雞》、《鶴》、《龜》等現代劇經常上演。在2005年首屆唐山國際皮影藝術節上,《飛》的表演獲得多項大獎。但是,用的皮影戲變了。劇情中的佛像實在是太大了,只有幾個年輕演員配合才能演好。有時候壹個演員只演壹手佛,變化很大。古色古香的老成都的影子已經不見了,只有漫天飛舞的小飛天造型優美,頗為賞心悅目。成都體育學院新聞系、成都大學動畫專業、西南民族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四川大學、成都幼兒師範學校、成都棕北中學、成都玉林中學等紛紛成立皮影戲社團和興趣小組。學生可以自己設計皮影戲作品,自己寫劇本和劇情,然後需要自己刻畫皮影戲形象,自己表演。他們用的皮影已經多樣化,有的用塑料薄膜,有的用牛皮雕刻,有的用紙糊做成厚厚的紙皮影,材料多,形象豐富。編著的劇目有《快樂的壹天》、《三只蝴蝶》、《什麽爺爺》、《猴子釣月亮》、《走向陽光》等。傳統皮影戲經歷了風風雨雨。如今已經進了學校,被小娃娃玩了。“演”皮影戲已經被現代人用現代的方式理解、闡釋、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