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狀態不好的時候,都會打開聽幾次。
01-
這首歌是我們高三的時候,班主任郭平凡老師推薦我們學起來的。
“妳們快畢業了,咱們壹起選壹班歌,大家以後聚會可以嗨唱……”
大家報出了五花八門的歌名,郭老師哭笑不得,後來班長問她:
“老師,您最喜歡什麽歌?”
“範瑋琪的《最初的夢想》大家聽聽看,我自己很喜歡這首歌……”
課代表馬上跑上去講臺多的媒體電腦搜了最初的夢想。
郭老師站在教室最後壹排,趕忙加了壹句,“就聽範瑋琪版的!”
隨著音樂起來,會唱的人有幾個,小聲哼客氣了。
壹兩遍之後,不會唱的同學在原唱的帶領下看著大屏字幕也能不著調地跟唱起來。
多麽美好而有力量的歌詞啊,我記得五音不全的我,當時課後把歌詞抄下來,自己單獨聽原唱,壹句壹句學。
《最初的夢想》在那壹天正式稱為我們的班歌,男同學女同學不管會不會唱都深長脖子,扯著嗓子唱得特別投入,也特別深情,仿佛這首歌詞就是為大家所寫。
在十八九歲的青春年華裏,這首歌唱它唱出了莘莘學子十年寒窗苦讀,今朝金榜題名時的等待;
它唱出了走向高考的路上,同學們摔倒了再爬起來,不忘最初夢想,壹路披荊斬棘的勇氣:
它也唱出了高三學畢業生右手奮筆疾書,左手輪流寫同學錄的依依不舍之情。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有對未來新起點的期待,也有對三年同窗的留戀。
十八九歲的青春年華裏,《最初的夢想》唱出了不負韶華的少年氣概。
02-
我們的畢業聚餐是在壹中旁的大榕樹酒家,高考後成績出來幾家歡喜幾家愁,五十多個同學,到場的只有四十人。
當我們再次唱起《最初的夢想》,唱著唱著,竟然哭了。
這是喜悅的淚水,苦讀十年,中午可以甩掉厚重的書包,兩個月後走進夢想的大學;
這是不舍的淚水,難忘今宵,三年日夜相伴的同窗之情,在今夜之後就很難再見了。
畢業兩年聚,是在大年初六。
我們沒有再去大榕樹酒家,而是幾十號人擠在郭老師的宿舍裏,幾個人在陽臺嗑瓜子曬太陽、幾個人在沙發上依靠著分享走進大學的奇聞趣事……
在那裏,我們就像回到了家,特別低放松,親切。
那天下午,我們三五成群又把校園各個角落走了遍。
那條夜自習的蜿蜒石頭路、那棵高三教學樓前的鳳凰樹、實驗樓前的假山公園……
離開高中校園兩年,踏進夢想的大學,也只是學生更多了,樓層更高了,當然比我們優秀厲害的人也多了去……
妳會發現,走到外面去,我們只是壹粒沙塵,雖然都是被大風吹起,被滂沱大雨拍下。
走進高中母校,再次唱起我們的班歌,聲音沒那麽大了,但是每個人都唱得越來越好,越來越有自己的風格。
這裏是我們出發的地方,我們從這裏走出去,也壹定會時常回到這裏來。
在外追夢,這首歌成為我們彼此牽掛、懷念、鼓舞的壹首歌。
03-
大學畢業工作後,不久就結了婚,有了自己的小家庭。
客廳裏小度音箱每天都在工作著,當然不常聽歌了,倒是不間斷的兒歌,貝瓦兒歌、王小丫講故事、李昕融的《聽我說,謝謝妳》。
有限的收藏了裝滿了的是孩子的童趣。
有那麽幾次我刻意點了《最初的夢想》,首播的卻不是範瑋琪的版本,聽了感覺總感覺少了什麽。
後來我特地搜了範瑋琪的,可惜只能壹分鐘試聽,原因在於我們沒有開通會員。
身邊事情瑣碎耽擱了,也因為孩子想聽的都可以聽得到,辦會員似乎不著急。
所以到現在還是沒有完整聽過《最初的夢想》。
反倒是壹個人開車的時候,手機連接藍牙,我經常會播放《最初的夢想》。
只是這樣靜靜地聽著,不常去跟唱,卻每壹次在聽的過程中,想起那些年,那些人。
每壹次壓力大的時候我也喜歡壹個人待車裏聽壹聽。
這首歌在踽踽獨行的階段同樣給了我巨大的力量。
如今,三十多的年紀啊,大部分人為家庭、工作日夜奔忙,還有多少次可以壹群人同唱《最初的夢想》?
我們相約的十年聚因為疫情取消,下壹次相聚是何時、何地。
未知。
有壹點明確的是,當耳畔再次響起這首歌,我們都會回想起那份最初的夢想,那段來時的路。
齊帆齊微課第69篇,字數1972,***累積111629字數